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洪大用:如何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

[ 作者:洪大用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07 錄入:王惠敏 ]

原標題:共享發展:積極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

當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的背景下,實現共享發展要求抓重點、補短板,特別是要針對特殊人群加大精準扶持的力度,其中就包括針對老年人群?!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設置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專章,提出“構建以人口戰略、生育政策、就業制度、養老服務、社保體系、健康保障、人才培養、環境支持、社會參與等為支撐的人口老齡化應對體系”。20165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舉行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

從統計數據看,我國在2000年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當年進行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1.3億人,占總人口的10.20%,65歲及以上為8811萬人,占總人口的6.96%2010年進行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78億人,占總人口的13.26%,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19億人,占總人口的8.87%。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在當年13.67億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老人已有2.12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5.50%65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37億人,占比達到10.10%。根據聯合國20157月的預測,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上升為36.50%,該比重從12.00%倍增為24.00%所需的時間只需要20年,是迄今世界最快的。到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9億,規模巨大。

鄉村老齡化比例增長較快

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存在著明顯的城鄉差異,鄉村老齡化的程度要高于城市,而且這種趨勢在持續發展。1982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城市是7.40%,鄉村為7.80%。1990年和2000年,上述相應的比例分別為:城市8.62%10.05%;鄉村8.72%10.89%。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匯總數據,2010年,城市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為11.48%,而鄉村這一比重則達到了14.98%。可以說,這種差異的存在是與快速推進的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的,鄉村中大批的年輕人進城務工經商,對城市人口老齡化有稀釋作用。實際上,正是由于鄉村有大量年輕人常年外出,而老年人隨遷的比例很低,鄉村社會實際的老齡化程度比以上數據所能反映出來的可能還要高。

由于我國區域之間發展很不平衡,各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同,所以各地老齡工作狀況也有差異。有的地區條件好一些,老齡化程度低一些,或者對老齡工作重視一些,投入多一些,老有所依的問題就解決得比較好。但是,整體上講,應該說農村地區的老齡工作要落后于城市老齡工作,農村老年人的境遇與城市老年人相比有很大差距,農村地區應該是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工作重點。

特別是,對于中西部的廣大農村地區而言,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和社會變遷,很多老年人面臨著一定意義上“四大皆空”的困境。一是家庭空巢。全國來講,空巢老人超過6000萬,空巢家庭占到老年人家庭總數的將近一半。就農村地區而言,這種情況相對更為嚴重。由于子女一代普遍務農意愿很弱,紛紛離土離鄉,加上老年人喪偶、不愿/不能隨遷等原因,大量農村老年人家庭是空巢的,而且往往是從人到物的全面空巢。二是社區空心。由于大量年輕人離開村莊,農村社區精英流失嚴重,社區治理和建設嚴重不足,加上很多地區撤并鄉村小學,連小孩子也長期遠離村莊,很多基層社區已經成了空殼社區,或者是候鳥社區——只有在春節期間,社區才會短暫地集聚人口,煥發點生氣。三是政策空缺。相比城市地區而言,農村地區的老年人所能享受到的收入保障以及醫療服務、文化服務、照護服務等,是非常不足的,相關的設施建設不僅數量不足,而且質量也不夠。只有很少的農村老年人能夠獲得微薄的養老金,超過40%的農村老年人還要在地里勞動。農村老年人缺醫少藥、看不起病的現象更為普遍,很多老人患病不去就診,應該住院卻未住院。四是生活空洞。由于以上的家庭空巢、社區空心、政策空缺,很多農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是非常單調、非常孤單的,實際生活質量很差,對于未來生活的預期也很迷茫。實際上,代際之間的差異、快速的社會變遷,也使得一些老年人與年輕人的溝通出現障礙,與社會的融入出現障礙,很多老年人生活在一種邊緣化的封閉、虛空的狀態里,心無所寄?;蛟S這也是較多出現老年人精神障礙或者自殺行為的重要原因。

多維長遠規劃農村養老

面對以上類型農村地區的人口老齡化,簡單地講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確實面臨著諸多現實的困難與挑戰。比如說,在家庭大量空巢的情況下,如何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面對社區嚴重空心化,如何將社區作為可依可托之處?面對缺醫少藥的客觀情況,如何實現醫養結合?特別是就居家為基礎而言,從文化上講,尊老敬老是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從法律上講,子女具有贍養老人的責任?,F實當中,確實也有很多老年人從子女那里獲得了經濟支持。但是,經濟支持并不是老年問題的全部,在農村來講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是非經濟支持。而異地就業、長期分居的現實,客觀上限制了家庭提供非經濟支持的功能。如果說不能依靠家庭和社區,那么大力興辦養老機構和設施,又是否可行?實際上,由于農村老年人的觀念和養老機構的服務方式、服務水平等原因,很多農村老年人不愿意在機構養老,一些農村地區甚至出現所謂養老院床位閑置就是一個例證。進一步而言,在推進農村養老服務的動力方面,由于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市場機制能夠發揮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投資建立養老設施與機構,通常并不能讓投資者獲得滿意的回報。而一廂情愿地倡導公益和志愿力量,也是不現實的,至少是不可持續的。因此,我們迫切需要結合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性思考,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的行動,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宏觀思路的落地、落細、落實創造更好條件。

那么,究竟如何應對以上類型農村地區的人口老齡化,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境遇,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呢?從長遠著眼,當然是要促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協調發展,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提升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減少人口異地就業,恢復農村社區活力。但是,我們既要著眼長遠,也要著力于當下。當下如何發力?

筆者認為關鍵點有六:一是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的領導作用,高度重視并切實推動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實際工作。二是大力加強基層社區黨組織的建設,把黨組織建在越基層越好,充分發揮黨員、黨組織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人心、籌集資源、服務群眾的作用,在最基層的農村燃起希望之火,匯聚各種力量,溫暖留守者的心靈,并提高社區居民的組織化程度。三是要將基層政府與基層社區的隔膜打通,更加密切政府與社區、干部與群眾、村莊精英與政府官員之間的關系??梢試L試讓在村莊治理中確實作出貢獻的村莊精英有機會成為基層政府的干部,同時要求基層政府的干部必須有扎實有效的駐村工作經歷才能晉升。四是直面分居子女履行養老義務的現實困境,創造更具寬容性、激勵性的政策與制度環境,提供更為便利的社會條件,使他們能夠有效履行家庭義務。五是充分重視培育社區自組織力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法制道德教育,同時促進社區居民的互幫互助。特別是,在外部支持引導下的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助養老是值得深入探索的一個方向,政府應該更加重視創造條件并予以有效支持。六是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大力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比如參考目前行之有效的“支教”經驗,引導大學生、城市青年和專業社會工作者,到農村地區“支老”,開辦老年學校,拓展老年服務等,營造整體性的關愛老人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同時,這也是教育和培養青年人、引導青年人健康成長和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一種方式。

以上舉措的核心指導思想是:農村人口老齡化的應對是一項十分艱難的系統工程,需要整體性思考和推進,重點應該是重建社區,依靠社區自身的力量,但是這種力量需要黨和政府開展扎實有效的工作去培育、去激發、去凝聚。只有在基層社區是一個組織化的、有活力的社區時,我們才能積極有效地做好農村老齡工作。

總之,農村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并積極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不僅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村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繁榮發展,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安全穩定,關乎共享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充分肯定我們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取得的客觀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下大力氣、帶著感情、創造性地做好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各項工作,特別是要像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樣一個過程,實際上也是共享發展、重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综合伊人久久在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五月 | 亚洲亚洲中文字幕无线码 | 三级少妇老少妇黄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