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蔣高明:?凈化食物鏈必須從源頭抓起?

[ 作者:蔣高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18 錄入:王惠敏 ]

原標題:向食物鏈中的有害成分宣戰

當前,食物安全的最大威脅來自被污染的食物鏈。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直接影響中華民族的生態系統健康和人們的身體健康,并最終引發各種社會問題。

問題的嚴重程度

   關于食物生產,我們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有人說我們用7%的耕地養活了20%的世界人口,但卻忽略了如下一些事實——我們同時動用了世界35%的氮肥,3倍于全球平均值的農藥用量,70%的國內工農業與生活用水。為了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早在2005年,我國抗生素原料生產量就達21萬噸;人均0.16公斤;2010年,中國化肥施用總量為5561.7萬噸,人均41.5公斤;同年,農膜使用量217.3萬噸,人均1.62公斤;2013年,農藥總量337萬噸,人均2.59公斤;同年,中國進口6000萬噸轉基因大豆,由此帶進來草甘膦含量195.6噸,草甘膦含量人均1.956克,草甘膦代謝物含量人均3.444克。

上述各種化學物質添加到食物生產的過程中,我們說這也許解放了部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益,但有害物質卻進入食物鏈,影響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以犧牲健康為代價換取所謂生產效益的提高,到底值不值?相信很多人心中會有答案。

2007年,中國潛在的心臟病患者6000萬人;2008年,高血壓患者2億人,而且只有30%的人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2010年,中國約有220萬兒童出現性早熟;201199日,中國先天殘疾兒童總數高達80-120萬;同年,中國育齡夫婦不孕不育發病比例達到1/8,不孕不育患者已超過5000萬;2012年,江蘇省人民醫院精子合格率大學生為30%,上班族合格率基本不超過20%;2013年,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達9700萬,同年,全國每6分鐘就有1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天有8550人成為癌癥患者。顯然,只用飲食機構不合理和缺乏鍛煉來解釋是難圓其說的。醫學專家分析認為,80%的惡性疾病與環境惡化尤其食物鏈“毒化”有直接的關系。

食物鏈中有害物質知多少

今天,我們的食物鏈中到底有多少有害物質呢?答案讓我們觸目驚心。僅以農藥為例來說明,2014年農業部與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指標就達3650項。這就是說,按照國家的規定,只要這3650項農藥符合使用要求,即達標,也就說,有3650項農藥是允許使用的,這還不夠觸目驚心嗎?我們不得不感嘆中國人強大的身體抵抗力,居然能抵抗數千種農藥!可是,如果結合上文的數據,我們會發現,國民的身體早已到了崩潰的邊緣。

不僅僅如此,達標使用的就數千種,至于是否達標,消費者就毫無發言權了,只好寄希望于“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了。天知道那些生產者是否摸著良心使用這些農藥?天知道監管者采取什么樣的措施監管海量的農藥?消費者又怎樣區分他們認為有問題的食物呢?

農藥在食物中分布,涉及284()食品,覆蓋了蔬菜、水果、谷物、油料和油脂、糖料、飲料類、調味料、堅果、食用菌、哺乳動物肉類、蛋類、禽內臟和肉類等12大類作物或產品,還有果汁、果脯、干制水果等初級加工產品,也就是說,只要能入口的,都會沾染農藥。在日常消費中,個別產品農藥含量達標是一回事,把剛剛達標的數種食物吃進度又是另一回事。

為防治各種病蟲害對農作物生長的侵害,我國的不同地區,在不同農作物生產中經常使用的農藥品種為387種,農藥制定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基本覆蓋了常用農藥品種。這就是說,我們吃的食物,無一不是施用了農藥。在廣大農村,很多農民年過50即患癌癥,由于無法承擔昂貴的醫療費,為了自保,留給自己吃的莊稼蔬菜基本不用農藥化肥。雖然損失了部分產量,但相比縮短壽命和花錢治病,農民認為“合算”得多。

除了農藥,我們的食物鏈中還存在激素物質。當年植物生理學的研究成果五大激素: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脫落酸和乙烯,全部用到了農業生產過程中。我們看到水果越來越大,越來越光鮮,這都是激素的功勞;我們看到黃瓜越來越直,還頂花帶刺,這也是激素的功勞。種蔬菜大棚的菜農告訴我,他們生產的黃瓜需要用四種激素,還有一種拉直素,連我這個學植物學的都沒聽說過。

動物類食品中激素我們已經反復說過了,家禽家畜,水產魚蟹,無一幸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激素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所以肉類中的激素含量更高,尤其是動物內臟。含激素的肉類食品對人體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孩子。激素能讓動物早熟,也能讓孩子早熟。催長激素可導致兒童性早熟,骨骼提前停止生長等。而且部分種類的激素含有劇毒,進行極高比例的稀釋后使用,仍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導致累積中毒。

雖然國家明令禁止使用很多生長激素,如瘦肉精等,但仍然有很多人偷偷使用,它們換名“小料”,在地下交易。由于生產銷售激素的利潤非常巨大,甚至堪比毒品,這讓很多不法之徒趨之如鶩,瘋狂販賣。再者,相對國外嚴格的激素、抗生素類藥物檢測,國內對激素的強制檢測工作從來就非常薄弱,對一些抗生素藥物的檢測也常常落空,導致食品生產過程中激素濫用現象盛行。對于激素的非法生產和使用,我們必須像打擊毒品那樣重拳打擊,否則,國民的身體素質也會像吸食毒品那樣早晚垮掉。

除了激素之外,還有抗生素,在人們的食物鏈中,其發揮的“作用”可以說無可替代。往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既防病又增產,因此抗生素是一種常規飼料添加劑。在農民眼里,有病治病,無病防病,能使豬、牛、羊生長健壯,會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不可能不使用抗生素。牛體內抗生素含量過多,人們喝牛奶,吃牛肉,抗生素就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假如牛體內含有青霉素,喝牛奶的兒童體內就會產生青霉素耐藥性,也就是說雖然從沒使用過青霉素,但生病后也不能用青霉素治療,而只能選擇更“先進”的抗生素,而過量使用抗生素的嚴重后果我們也多次強調過。

最后,化肥的大量使用會造成硝酸鹽殘留,會進一步還原為亞硝酸鹽,成為強致癌物質;農膜使用是一邊生產食物,一邊生長致癌物(農膜低于800度焚燒會產生二噁英等強致癌物);更有爭議很大的轉基因,是在化學農業基礎上,繼續鼓勵農民使用農藥和化肥。讓勞動力越多地從食物生產中分離,消費者面臨的安全風險就越大,可笑的是,我們的農業專家們卻認為這是農業生產的進步。如果說現代化農業是少勞動力的農業,那么也同時是農藥、激素、轉基因等生物化學農業,是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毒農業。連健康、安全的食物鏈都不能維系的所謂現代農業,怎么會讓很多人推崇呢?原因是什么?三四十年前的中國農村,當前世界上少數無農藥化肥的農業區,如高加索地區,連癌癥的名子都很少聽說,難道這種農業生產模式就落后嗎?

凈化食物鏈必須從源頭抓起

 是誰朝我們的食物鏈中投了那么多有害物質?是農民嗎?顯然不是,有害物質全是化學產物,農民肯定沒有這個技術。那么是科學家?也不盡然。答案是資本。資本的特點就是逐利,為了讓動植物長得更快,就添加各類激素,為了提高所謂的產量就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為了讓食物品相更好,就使用各種添加劑,資本在每一個環節上都能獲得收益,而受害的卻是大多數人。一條食物鏈實際上就是一條產業鏈,各種利益相關者都從這個鏈條上獲益,如石油開采、冶煉、化工、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添加劑的生產商;各流通貿易商、經營商,各種制藥廠、獸藥廠;醫院包括不孕不育的醫院,火葬場,墓地;各個環節上的金融資本家、科學家利益群體及其媒體代言人等。在這條食物鏈的相關利益鏈條上,農民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無論是從經濟規律還是物理學中的能量守恒定律以及任何社會定律分析,農民都不會在這條鏈條上獲得主導權,也就不可能在食物安全方面做出太多貢獻??墒牵驹谑澄锷a環節上,農民是最有發言權的,可是資本剝奪了他們的發言權,也就剝奪了食物的安全。

食物安全與投入到食物生產上的人工成正比,而與投入的化學物質與激素成反比。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食物生產與消費大國,食物種類與烹調方法全球最多,如果凈化了食物鏈,去除那些有害物質,將一些添加劑減到最低限度,那么國民健康和平均壽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做到這點,就必須通過合理的途徑,讓農民獲得收益,讓農民獲得尊嚴,讓農業的生態環境回歸到純凈無污染的狀態,農業生產,離大自然越遠,離人類社會越近,就越不安全,失去了安全,所謂的各種農業技術只能帶來負面價值。

什么是全面小康?什么是民族復興?什么是走到世界最前沿?除了科學技術、軍事國防高度發展外,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須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高度,不是吃不到一口沒有農殘的食品,呼吸不到一口么有污染的空氣;不是把農民武斷地變成市民就發達了,人民的福利得不到保障,身份的改變毫無意義。發達國家的路子,我們為什么一定要走?走適合國情的道路,就不能成為發達國家嗎?

什么叫可持續發展?起碼的一個要求是,必須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吃得上有機食品(當前不足1%),把身體中的有害化學物質趕出去,才能保證人口的健康繁衍,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只看工業數據,只看經濟指標,是看不到我們的生存危機的。中國大部分人口生活在鄉村,那就讓他們生活在鄉村,這有什么不好呢?當然,我們要讓鄉村人口富足,獲得城市居民的生活福利,這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50%的人口生活    在城市化了的鄉村中。他們從事的是有機食品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的涉農產業。他們吃的是有機食品,住的是別墅或準別墅接地氣的房子;呼吸的是清潔的空氣;喝的是沒有污染的水;他們的環境鳥語花香;他們愉快地勞作,人們之間有分工但不競爭,有合作但不吃大鍋飯;他們之間有親情更有人情;他們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遠離醫院,活到百歲自然老去;他們是快樂的人群;他們的職業是穩定的;他們不受市場的剝削,有自己的定價權。在當前城鎮化熱潮中,我們需要反思,我們需要逆城市化,我們要將城市中合理的要素(市政設施、醫療設施、衛生設施、娛樂設施、學校、銀行、暖氣、空調)搬到農村,而不是將人裝進城市。這樣,中央與社會的大量資金需要向農村流動,而不是讓農民砸鍋賣鐵甚至賣血,進城當三等公民,中國社會也從此永遠告別不人道的“三留守”現象(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

凈化食物鏈,將傳統農業提升為健康和諧可持續的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減少市民的醫療投入,實際上是一種高效農業。這種高效生態農業是從光合作用開始的,到消費者健康的血液流動而止,至少包括了五方面“物”的流動:一是大田作物葉綠體類囊體膜上電子流,作物首先將太陽能轉變為一切生物能夠直接利用的能量,這個生產過程是在健康的生態環境中進行的;二是各類食物、中藥材、寵物、花卉、苗木等等在物聯網上的流動、車輪轉動將上述農資運送到消費者手中;三是消費者體內健康的血液流動,血液里運輸的,是為健康身體長壽遠離疾病的好能量、好元素;四是由上到下的貨幣流,健康有機食品和中藥材等的增值部分,從購買者那里往下游傳遞,帶動大學生尤其是農民就業,增值部分的30%以上歸農民;五是互聯網上的信息流,這個流動非常迅速。通過云計算,我們能夠知道哪里有需求,哪里有庫存,哪里的有機農業是真實的,哪里出了問題,需要公示給予監管、懲戒,最終進行系統修復與平衡。

中國的生存基礎在農村,中國的發展在農村,中國的未來也在農村,而這么多年來,我們僅僅盯著城市,盯著工業,做世界加工廠,污染了環境,犧牲了一代人的健康,積累的巨額財富又被騙到了發達國家。一方面發達國家消費過盛,另一方面我們自己消費不足,從而造成經濟危機,工業衰退,經濟衰退,工人失業,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不但中國,放眼全球,建立在礦產資源基礎上的工業化僅僅進行了幾百年就走不下去了,生態及社會危機頻發,而所謂落后的農業經濟,卻在中國延續了數千年。我們只講文明的發達,不講文明的成功,但無論怎么講,一個沒有未來的文明方式肯定不是人類想要的。以高度發達的農業生態文明為主導的文明方式,只有在中國才能確立,因為只有中國才具備這個天然優勢,這是全球人類的未來,可是今天,我們卻瘋狂地削弱我們的優勢,學西方,走向了能源枯竭即毀滅的不歸路。

至于有人擔心的發展生態農業,產量會降低,養不活中國龐大的人口的問題。我們來算一筆賬。我們目前生產的6億噸糧食,人們僅吃了2億噸,有4億噸是作為資料和部分原料被動物和工業消耗掉的。如果分類生產人的口糧與動物的飼料糧,將需要更多的人工維護我們健康的食物鏈。中國數千年的農業文明實踐和幾十年來的化學農業試錯證明,發展健康的農業,必須邊用地便養地,必須精耕細作,必須使用有機肥,必須恢復生態平衡,而這一切離開充足的勞動力根本無法實現。生態農業的產量問題,我們經過了8年的一線實驗,已經將低產田改造成了高產穩產田,玉米和小麥的周年產量2500/畝,繼續增強地力,產量實現3000/畝也是可能的。這樣的土地產量,一畝地可以滿足6口人的糧食需求,2億多畝耕地即可滿足13億人的口糧需要。中國有18億畝耕地,除了2億畝高產田,蔬菜用地1億畝足夠,而其余的15億畝,加上60億畝草原,20億畝的森林,10億畝的濕地,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這么巨大的耕地和其他資源儲備,農牧漁產品難道還不夠養,不夠吃?動物的食性與人類完全不同,不需要吃那么多糧食。我們何必違背農業規律,違背自然規律,急功近利,被資本綁架,走高污染,低收益,多數人受害,少數人得利的傻路子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生態六講》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视频 | 亚洲熟女久久国产 | 在线亚洲国产热视频 | 综合色区国产亚洲另类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