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類與雜草誰是終結者
——《中國生態六講》連載之十三
在農田生態系統中,雜草幾乎是農民最頭疼的問題。雜草頑強的生命力,讓農民無法預防,年年鋤草,年年長草。人類與雜草斗爭了幾千年,至今沒有太好的辦法,直到發明了除草劑。然而,人類發明的草甘膦除草劑以及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的使用,在暫時終結了雜草的連年危害后,卻造成了草甘膦在食物中殘留,這有可能會終結人類,此非危言聳聽。
>>>>農田里有多少雜草呢?
以我熟悉的北方為例,春季小麥田里播娘蒿、王不留、薺菜、獨行菜、小薊比較常見。由于小麥是頭年秋天播種的,越冬返青后小麥成了優勢種群,雜草暫時競爭不過小麥。可一旦不管理,雜草就迅速生長,可以覆蓋整個小麥田。但是,畢竟春天雨水少,溫度低,雜草還不是最兇的。而夏季就不同了,北方農田雨季溫度高、光照強、水分好,這樣就給了那些機會主義者雜草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間。即使像玉米那樣高稈的作物,其下還常見十幾種雜草,如馬唐、旱稗、馬齒莧、牛筋草等。
在古代農書上,人們對雜草并非深惡痛絕。如對雜草的防治,古人竟然說“鋤禾”,禾是莊稼,怎么會除掉呢?原來,鋤草的“鋤”與除草的“除”不同,前者是給莊稼松土,兼切斷雜草地上與地下的聯系,同時切斷了土壤毛細管,起到控制雜草兼保墑的作用,這樣的農活農民一年要干好多次。過去農民一旦鋤頭拿上了手,就一直到收獲,而今天的農活則是噴霧器一旦背上了肩,就一直到收獲。除草劑除草只管滅殺雜草,而不管土地,也不會關心除草劑對于人類食物鏈的污染,噴灑除草劑這個農活本身就是很有健康風險的。除草劑的毒性很強,幾十米遠的地方飄過來的除草劑對那些敏感植物還有殺傷作用,打除草劑那幾天,村里的農民都不敢開窗戶。
>>>>生態除草控草是解決雜草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人工拔草和鋤草都是古老的除草方法,至今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直根系的雜草甚至某些多年生雜草在繁衍生長以前被拔出,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國農村,相對于其他復雜、昂貴的除草措施,人工除草簡單實用,效果徹底,為廣大農民所接受。另外,有研究認為,保持農田一定的雜草生物多樣性,在控制害蟲、保護天敵、防止土壤侵蝕、維持生態系統功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對雜草的生物多樣性給予適當保護。人工除草雖然是一種較環保的除草方式,但勞動投入高,化學除草雖然成本較低,但容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為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就必須采取合理的除草措施,使農田雜草既能得到控制,又能維持較高的生物多樣性,維持較高的經濟效益。
然而,傳統的人工鋤草方式,隨著大量農民工進城,勞動力的短缺,而逐漸減少了,在美國,這種古老的技術恐怕徹底消失了。在中國只有五十歲以上的老農民還會鋤草。現在使用的是什么技術呢?就是除草劑。可是大量使用除草劑,雜草并沒有控制住,相反,雜草年年用藥,年年發生,甚至美國使用了抗除草劑的轉基因技術后,農田里出現了超級雜草。
>>>>為什么農田里的雜草難以防治,甚至除草劑除出了“超級雜草”?
這是與雜草的生態習性有關的。農田雜草大都是一年生植物,它們屬于機會主義者,一有空間就去占領,它們對養分需求不高,也不挑地段,無論是貧瘠的荒地還是肥沃的耕地,即便是人類不斷踩踏的田埂上,它們都會繁殖,并通過多種方式把種子散播到土壤里。那些埋在土壤里的雜草種子,一般很難除掉,除草劑對它們毫無辦法,即使用火燒,地上的部分燒光了,但種子還保留在地下,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生態除草僅斬草除根還不夠,還要從種子上控制,就是待雜草結實后人工去除。具體怎么做呢?一是要控制種源,不使其結果實,在成熟前后治理;二是以草治草,如人工播種有肥效作用的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占據雜草的生態位;三是秸稈覆蓋,利用秸稈中的生化物質對雜草實施抑制;四是人工拔草喂牛羊,但前提是農田里不能有農藥,不能有除草劑。沒有農藥和除草劑的鮮草,食草動物如牛、羊、驢、兔、鵝,甚至豬是非常喜歡的。小時候,農田里的雜草很少,哪里去了呢?竟然是被我們這些孩子加上部分婦女控制住了。孩子放學后,背上筐就去拔草或刨草,1000畝地里的雜草還不夠生產隊40頭牛填飽肚子的,再加上青壯勞動力反復鋤草,在人民公社期間,根本沒有聽說過雜草危害這樣的事情。
田間雜草對農作物有很大影響。周代已重視“以薅荼蓼”的除草工作了。《周記·秋宮》中還提出了四種消滅雜草的方法,分春、夏、秋、冬四季運行,如全面施用,確實可收到效果。例如,夏季除草,把雜草地上部分全部刈割掉。夏天是植物生長發育最旺盛、消耗養分最多的時候,這時候除草,其光合作用停止,根部失去養分,必然大部分死掉。這種滅草方法,近代有的地方還在使用。
在恢復土地肥力方面,商周時代已有了一定的辦法。除休耕恢復地力外,有人根據甲骨文的研究,認為商代人已在地里施用糞肥,并已有貯存人類畜類糞及造廄肥的方法。又結合消除田間雜草,人們已明確知道綠肥的作用,“荼蓼朽止,黍稷茂止”。還是由于肥料的施用,這時期才可能開始出現連作的“不易之田”。
我國春秋時期就掌握了雜草和害蟲的控制方法,并知道如何用地養地,且為無污染無公害生物控制技術。
美國整個國家的歷史才兩百多年,它們的耕作方式是否是可持續的,根本沒得到歷史的驗證,相反,它們耗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才生產了畝產量不及我國三分之一的農作物,我國耕地資源本來就少,怎么能學美國的耕種方式呢?
再說,美國用轉基因技術控制蟲草害,而卻造成“超級雜草”“超級害蟲”肆虐。這種新技術使用了不到20年就出現了各種問題,美國都在反思甚至拋棄這個技術。而中國人發明的除草技術前后使用了2000多年,到底哪種技術好?不言自明。
農業從來都不是一個偷懶的產業,如果盲目像工業生產那樣提高效率,發展懶人農業,那么生存健康問題就會隨之而來。2013年6月8日,美國《食物與化學毒理學》公布泰國科學家驚人的實驗結果,與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捆綁使用的草甘膦除草劑農達中的活性成分草甘膦,具有雌激素作用,而且在一萬億分之一超低微量濃度范圍促進乳房癌細胞增殖。泰國科學家的該項研究,有助于解釋法國科學家不久前做過的長期喂養極微量草甘膦除草劑與轉基因玉米研究中,發現巨大的乳房腫瘤的致癌機制。該項發現打破了過去認為“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低于某濃度水平無害”的錯誤認識,揭示了草甘膦這樣的有毒有害物質,恰恰在過去難以想像一萬億分之一超低微量范圍,具有很強的內分泌干擾、性激素干擾作用。
市場上暢銷的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油、玉米油、油菜籽油;含轉基因大豆蛋白與轉基因大豆油的國內外知名品牌嬰幼兒配方、孕婦營養食品;轉基因豆制品、豆漿粉等,添加轉基因大豆蛋白的火腿腸、香腸、餃子等一系列冷凍食品、面包以及兒童喜愛的蛋糕、餅干;一些洋快餐用轉基因油炸的食品、轉基因豆漿、喂養轉基因大豆、玉米家禽、家畜的肉等食品,皆可能讓一萬億分之一超低微量濃度的殘留草甘膦進入人類腸道,通過腸壁血液循環系統進入體內所有器官,進入孕婦體內的胎兒,種下“母細胞瘤”的種子!這就是前面我們提到了人類在沒有終結雜草之前,雜草通過其頑強的抗性,可能借助于人類發明的轉基因技術提前終結人類的原因。
作者簡介:蔣高明,山東平邑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生態六講》(蔣高明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出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