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2015年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交易額超過1500億元,近兩年年均增速超過50%。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預計,2016年農村網購規模將達4675億元。
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具體在農業方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可以瞄準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入,推進精準扶貧,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
今日上午,在蘇州召開的“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大會上,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指出,“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創業創新潛力巨大,新農民(新農人)至少在這四個方面大有可為:
生產方面
可以利用互聯網大力發展云農場,領導和幫助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理安排生產計劃,有效調配生產資料,精準對接市場需求,提高生產智能化水平。
可以利用互聯網創新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機作業、動植物疫病遠程診斷等領域率先實現規模效益。
可以配合物聯網區域試驗示范工程的實施,參與興辦農業物聯網傳感器、監控設備等制造和服務企業,探索建立物聯網產品和技術推廣應用機制和模式,促進規模量產,降低使用成本,實現節本增效,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化水平。
經營方面
大力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鼓勵支持新農民開辦網店,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電商平臺,幫助農民上網銷售農產品、手工制品,網購生活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
支持參與產地預冷、集貨、分級、包裝、倉儲、物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網店裝修、包裝設計、品牌推介、網絡技術等服務。
鼓勵參與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探索在城市社區設立農產品體驗店、自提點和提貨柜。支持創新休閑農業網上營銷模式,發展創意農業、體驗農業、民俗旅游等分享經濟。
創建各種業態的地理品牌,實現差異化系統均衡發展。
服務方面
支持參與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和運營,根據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優先選聘為益農信息社信息員、縣鄉區域運營中心管理員,鼓勵新農民投資入股參與運營。
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組織開展村縣數據信息采集,開發信息系統和APP,為農民提供農業政策、農技推廣、市場價格等各種信息服務。
支持開展農業信息化網絡調試、運維和物聯網、智能終端等設備維修、檢測服務。支持參與農業信息技術和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提高農民應用信息技術發展生產、便捷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提升農業農村的社會化服務水平。
基礎支撐方面
“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在農村地區深入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支持參與網絡接入、光纖鋪設等工作。支持參與農田水利、設施農業、畜禽養殖屠宰、水產養殖、農機作業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物聯網、大數據、遙感、北斗導航等信息技術的應用。
鼓勵在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等項目實施區參與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集成運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探索“互聯網+”特色村鎮建設,用信息化改造傳統農業,建設美麗鄉村,造就一代新農民。
目前,已有480萬農民工和1%的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創辦領辦小微企業23.7萬家、農產品加工企業45.5萬家、休閑農業各類經營主體180萬家、農民合作社147.9萬家。這批既懂互聯網又比較了解農業農村特點的新農民,已經在互聯網時代,走在現代農業道路的前沿。
他們出發的早,因此將會賺取的更多,那么你還在猶豫什么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