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夏英:農產品經營新問題:做好四類結構調整

[ 作者:夏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29 錄入:王惠敏 ]

近年來,受國內農業生產成本攀升、農業支持政策調整及低價國外農產品進口沖擊的疊加影響,作為農產品市場供給主體的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以及中小收儲、加工企業等,發展困惑頗多。比如玉米、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今年預期收益將明顯下降,農戶的適應性選擇出路何在?多數中小糧食收儲和加工企業開工不足、效益下降,“稻強米弱”、“麥強面弱”等問題如何破解?

針對目前農產品供應鏈中出現的關聯性經營主體效益走低的狀況,有必要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做好“四類結構”調整:

進一步調整經營主體內部生產要素結構,夯實資源配置基礎——

這是從農產品市場經營主體的生產行為選擇角度回歸比較利益、機會成本、規模經營等來計算的經濟賬。僅就產中環節生產者而言,是選擇外出打工還是專職務農,是選擇承包地轉出還是轉入?同一村社中的不同農戶其選擇是不同的。時下我們看到的農戶分化、新型經營主體成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戶自主選擇的結果,是當下我國數以億計的單體農戶都需依其所處的生產經營環境和自身家庭經營條件做出的理性選擇。問題是目前許多農戶處于選擇的兩難之中,他們希望具備的做出最優選擇的條件由于社會化服務、政策扶持等問題而躊躇不前。農業經營效益在這種觀望中失去,個體農戶的非長期性投入、得種且種的行為影響了農業整體經濟效益。唯有深入到家庭經營層面、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中做好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實施一戶一策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要素的最優組合,農戶收入最大化就有了基本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也就有了基本保障。

進一步調整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突出區域、綜合優勢效能——

這是從農業天然的與生物特性、生態環境具有息息相關的產業屬性出發,在注重發掘農業產業因得天獨厚的區域資源而產生的經濟效能,充分尊重同類農產品因異質性品質帶來優勢的基礎上,形成高效的農業產業結構;同時通過利用農業多功能性、農產品關聯性和龍頭企業的帶動性,使農村產業結構向一二三產業融合方向發展,因地制宜地形成具有本地優勢的農村產業結構,打造具有“專、精、特、新”特征的農產品供給新格局。

進一步調整農產品市場主體結構,釋放均衡匹配效應——

在我國大多數農產品買方市場條件下,更應從調整同類農產品市場經營主體群體間的市場競合關系結構角度,達到避免過度的自由競爭抑或獲得有效的市場機制調節效率,即通過市場經濟條件下正常的競爭合作機制不斷對同類農產品生產者、加工企業數量、規模等進行自覺調整,使無效生產者、邊際生產者適時退出市場供給。在農產品生產各領域、各環節做大做強一批多元化市場經營主體,如合作社、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等,讓均衡匹配的市場主體結構帶給行業合理的發展機會,釋放良性競合關系的制度紅利。

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支持政策結構,強化政府宏觀調控的保障支撐作用——

這是基于政府行為的宏觀視角,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有效促進農業產業協調平穩發展的財政、金融、投資支持政策體系。產業支持政策的目標以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產業安全為指向,將現有農業補貼政策做進一步優化,加大支持農業生態恢復,加大支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大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產業支持政策的原則以不扭曲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手段為邊界,處理好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企業主體的相互關系,做到各行其是,各負其責;產業支持政策手段以綜合運用、協同創新為路徑,通過財政資金的基礎性引導作用、激活金融資金投入實體經濟,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資農業,有效提升農業產業支持政策的績效。

做好上述“四類結構”調整,就是要讓農業生產要素結構優化配置起來,農業產業結構區域優勢發揮出來,農業市場主體結構均衡匹配效應釋放出來,農業產業政策結構保障支撐作用強化起來,達成“強農業、惠農民、興鏈條”的愿景。

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年07月1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专区一二三区 | 中文字幕无线码永久免费2020 | 亚洲国产综合有精品 |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 天天躁日日夜夜亚洲 | 日本aⅴ一本97视频 性做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