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潘文博:我記憶中的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 作者:潘文博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10-18 錄入:王惠敏 ]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從“新中國成立初5億人吃不飽”到“進入新時代14億人吃不了”,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人更能體會這條飽腹之路上的酸甜苦辣;沒有哪個年代,比現在更好解決了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吃飯難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在不懈探索和制度創新中取得新突破。我長在農村,上的是農學院,工作在農業農村部一直從事糧食生產,對糧食生產和端牢飯碗感觸很多,有三個最為深刻的記憶。

一是解決了溫飽。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全國糧食產量僅有2000多億斤、人均占有量400多斤。到1978年改革開放時,糧食產量超過6000億斤、人均占有量超過600斤。那時我正在上小學,家里吃飯問題基本解決了,不僅能吃上混合面的饅頭,逢年過節還能有頓可口的餃子。

二是告別了糧票。從我上初中開始,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度過,經歷過吃飯用糧票的時代,1986年上大學,離開家的時候父親從親戚朋友那里籌來100斤全國糧票,讓我備著應急之用。1993年我研究生畢業到北京工作,恰逢國家實行糧食市場化改革,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臺,父親給我沒舍得用完的糧票,至今還保留珍藏著。

三是滿足了需要。進入工作崗位后,趕上國家大力發展糧食生產,1996年產量歷史性突破10000億斤,糧食供求由長期短缺轉變為總量基本平衡。2004年以來,我有幸見證了糧食“十六連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糧食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12000億斤以上、連續5年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不僅吃得飽,而且吃得好、吃得健康,為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也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观看中文字幕 | 又爽又猛又粗国产免费 | 色七七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网 |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 综合专区视频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