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康志華:怎么看南方山區的規模經營

[ 作者:康志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21 錄入:實習編輯 ]

  ——關于福建永春縣坑仔口鎮一個種菜大戶的調查

  春節回鄉期間,我與家鄉福建省永春縣坑仔口鎮上的種菜大戶楊金英交流。她以自身案例生動展示了南方山區“規模經營”的一種狀態,給人以深刻啟示。楊金英是種菜大戶,但這只是相對鎮上的其他農戶來說的。目前,鎮上有十幾個種菜賣菜的農戶,楊金英種菜比較多,賣菜也比較多。她笑著說:“我只有1.6畝菜地,每天賣菜只有40塊錢,哪里是‘大戶’”。鎮上像她這樣的“大戶”有三四個,還有十幾個農戶種菜的規模僅幾分地,每天銷售額一二十元。從一般角度看,楊金英是屬于耕地規模超小的農戶,但從當地的耕地資源和農戶的耕作能力看,耕種1.6畝菜地已經是經營規模的上限。

  一、耕種6塊土地,涉及40口人

  坑仔口鎮屬于人多地少的南方山區,家家戶戶都在山坡上開辟了茶園和柑橘園。近年來,由于茶葉滯銷,柑橘黃龍病肆虐,不少茶園和柑橘園都已荒廢,只有村鎮附近的少量耕地還有人耕種。楊金英所在的小隊人均耕地僅有0.3畝,且大多是離村鎮較遠的山坡地。唯一的平原地在鎮中心小學后面,俗稱“小學后”,大約13畝。在二輪承包分地的時候,小隊大約300人,把“小學后”平分了,人均僅0.04畝,按戶承包。楊金英種菜的耕地有6塊,分散在“小學后”等不同的地方。其中,1塊0.2畝的土地是二輪承包時自家5口人分到的,另外5塊總共1.4畝的土地都是從小隊其他農戶流轉來的,包括:戶主康建業15口人的(含兒子兒媳的)總共0.6畝的土地,租金是每年350元的蔬菜和豬肉;戶主康文藝、康智意、康福延各5口人、每戶0.2畝的土地,租金分別是每年50元、60元、100元的現金;還有戶主康全福5口人、0.2畝的土地,無償給楊金英耕種。由于都是小隊內熟識多年的農戶,土地流轉都是口頭約定的,都沒有簽訂合同。除了流轉給楊金英的,小隊內其他農戶都還在繼續耕種0.1-0.2畝土地(山坡地大多已不再耕種)。與他們相比,楊金英耕種了40口人的1.6畝土地,儼然已是“專業大戶”。

  二、輪種10多種蔬菜,年入1.2萬元

  坑仔口鎮地處亞熱帶,常年雨水豐富,溫暖濕潤,春節期間最高溫度達到30℃以上。以前,農民一般每年種植三季水稻。現在,由于品種較好、產量很大,農民每年只種兩季水稻。目前,“小學后”仍然主要種水稻。楊金英是為數不多、專門種植大田應季蔬菜的農戶。春天主要種植空心菜、小白菜、苦尾菜、四季豆、黃瓜、地瓜、茄子,夏天增加卷心菜、大白菜、花菜、芥菜、萵筍、萵菜、菠菜、香菜,秋冬季節再增加青蒜等。隨著季節變化和市場需求,楊金英安排在不同的地塊同時種植幾種蔬菜。除此之外,一般每塊菜地還都會輪種一季水稻,以減少蟲子、保證口糧。由于楊金英種菜多年、種菜技術公認較高,再加上種菜計劃安排合理,她全年可以持續、均衡地產出各色優質蔬菜。與其他種菜農戶相比較,楊金英的蔬菜種類豐富、品質可靠,比較受市場歡迎。雖然每天提供的蔬菜量較大,但一般都能順利銷售,種菜數量和賣菜收入是其他菜農的1.5-2倍。一年下來,1.6畝土地種菜毛收入可以達到14000元左右,扣掉地租、種子、農藥、肥料成本大約1500元,凈賺大約12500元。但是一平均,夫妻兩人每人每天卻賺不到20元。

  三、每天起早貪黑,全年基本無休

  楊金英有三個兒女,平均每月兩千元左右的贍養費給家里。但是為了償還前些年蓋房的欠款,添補農村人情往來的費用,她和丈夫堅持種菜。現在兩人還幫帶一個孫子,忙得不可開交。種菜除使用一個簡易的噴藥機外,沒有任何農機或畜力。地是一鋤頭一鋤頭翻的,肥是一把一把撒的,水是一桶一桶澆的,草是一棵一棵拔的,菜是一棵一棵摘的。楊金英的丈夫主要負責翻整菜地等重體力活、帶小孩和做飯。楊金英則負責播種、施肥、澆水、打藥、除草、采摘、清洗和銷售。每天凌晨5點,天還黑漆漆的,她就戴上礦燈到菜地摘菜,把菜一棵棵洗好,一把把捆好,然后挑到集市上賣,大約中午賣完。她說,種菜不像種稻,種菜比較辛苦,每天都要到地里干活,一年到頭休息不了幾天。家里還養了兩頭豬、五六只兔子、七八只雞鴨,中午和晚上回去還要給它們喂食,因此,只有很少的休息時間。她不無感慨地說,現在要是還有人想把地租給她種,她和丈夫已經沒法種了。

  楊金英的勞作非常辛苦,收入非常有限。經營方式是人多地少的南方山區所摸索的耕地規模超小的“適度規模經營”。這個經營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人均經營土地面積是人均擁有土地面積的20倍;二是農業經營是農民的主業、不是兼業,是市場化運作、不是自給自足生產;三是勞動力全部是家庭成員,沒有雇工;四是就業充分,閑暇極少,不存在所謂的剩余勞動力;五是技術手段落后,勞動強度很大,短時間內不存在改善的可行性;六是這種精工細作、規模適度的農業經營在封閉的環境下,已經實現了較優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但農業經營收入總額仍然太低,僅僅是初步擺脫了貧困,距離實現小康還很遠。

  通過調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啟示:一是規模經營在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表現。水稻可能需要幾十畝土地,蔬菜就少很多。規模經營的面積標準不應一概而論,而要因地制宜、因物制宜。二是規模經營與土地資源狀況、耕作制度、勞動工具等有很大關系。土地資源越稀缺,就越要依靠其他要素投入。土地耕作頻率越高,勞動工具越好,越容易實現規模經營。推動規模經營要加強技術和資本投入。三是山區脫貧致富,既需要農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精準扶持,推動貧困山區與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既要用好現有耕地,還應結合實際,用好山林等資源,發展集體經濟,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作者單位:農業部經管總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經營管理》2017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国产欧美在线 | 欧洲亚洲国产Av大全 | 亚洲线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桃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香港日本韩国三级在线视 | 亚洲A∨中文字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