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項:
2017 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全文發布,文件主題繼續關注農業,我們對此點評如下:
評論: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
2017 年中央一號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今日正式發布,再次關注農業。從 2004 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連續 14 年關注農業。與此前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一致,2017 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們認為 2017 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指示性意義非常顯著,新的一號文件的出臺不僅預示著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也預示著中央對于農業的支持方式進入新的階段。2004 年以來的 14 份一號文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2004-2010 年,文件出臺的背景是城市化發展迅速,糧食需求快速增長,糧食安全問題顯著,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因此這一階段的一號文件重點聚焦于農民增收和糧食安全。同時為了促進農民持續增收,2006 年開始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戰略,2006-2010 年四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對于新農村建設也重點突出。2)2011-2016 年,從 2011 年開始,一號文件的主題開始著力于農業現代化建設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2011-2016 年一號文件連續從水利、科技、改革等方面全方位加速農業現代化建設,這一時期的政策背景是,農產品國家競爭力逐漸消失,農產品進口規模逐年遞增,農業生產效率亟待加速提升。3)2017 年重點突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過去“四高手段”(高成本、高補貼、高管制、高價格)在總量上保障了糧食安全,但是損失了農產品結構優化、資源環境和國際競爭力。而且扭曲市場價格政策讓使得農民增收渠道過于依賴政策支持,失去了新的動力。因此,新時期中央對農業的支持將轉變方式,突出解決一些結構和體制性矛盾,在體制和機制上發力,優化供給體系,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而且糧食十二連增,也給予了農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的騰挪空間,政策將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三大手段:調結構、推改革、去庫存
本次文件全文約 13000 字,分 6 個部分 33 條,重點包括: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
文件的核心思路是通過深化產權、要素和價格改革,優化涉農資金配置,引導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產品競爭力,消化積壓庫存。主要手段是調結構、去庫存和推改革,其中結構調整將主要體現在三個升級:1)品質升級。減少低端供給,增加優質和特色供給,文件提出要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全面振興奶業。2)環境升級。文件要求推進綠色和清潔生產,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加強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加大土壤和生態修復力度等。3)業態升級。推進三產融合,實現農業價值鏈升值,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等。
改革方面核心重點是調整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逐步退出扭曲市場價格的政策托市,推進農產品價格市場化定價,實現三大改革:1)價格改革: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完善農業補貼制度等重要舉措。2)財政支農改革: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對存量資金進行統籌整合、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障機制等重大政策舉措。3)培育主體: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開展農民培訓,吸引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新。去庫存的重點是玉米,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采取綜合措施促進過腹轉化、加工轉化,多渠道拓展消費需求,加快消化玉米等庫存。
亮點紛呈,六大方向挖掘投資機會
縱觀文件全文,2017 年一號文件亮點紛呈,我們認為其中有六條主線值得挖掘:
1.節水灌溉。本次文件提出“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農業節水的政策高度已經不言而喻,是本次文件的最大亮點。
我國農產品生產者補貼面臨 WTO 訴訟,未來補貼方式將面臨方向調整,節水灌溉為代表的綠色政策將是未來重點支持方向。文件要求“加快完善國家支持農業節水政策體系。加大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節水改造與建設力度,同步完善田間節水設施,建設現代化灌區。大力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集中建成一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加快開發種類齊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節水灌溉技術和產品,大力普及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加大水肥一體化等農藝節水推廣力度。”
同時文件還對農業“PPP”給予極大的政策引導和支持,而節水灌溉是農業領域最適宜推進“PPP”合作的方向。而且政策鼓勵的高標準農田建設(2020 年建設 8 億畝)中,節水灌溉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將極大收益這一政策的推進。
當前掣肘農業節水灌溉的最大問題—水權和水價問題,也在本次文件中得到重點突出:“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合理水價形成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全面推行用水定額管理,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考核。”
2.農產品深加工。2012 年以來,國家糧價大幅下跌,但是國內主要農產品卻在托市政策支持下剛性上漲,農產品加工行業面臨極大的成本壓力,其中玉米尤為甚,玉米深加工行業連續多年虧損。本次一號文件提出“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形成合理比價關系。堅定推進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玉米市場化定價機制已經確立,我們預計水稻、小麥等最低收購價也將得到合理調整,深加工行業將迎來成本下降紅利期。
3.清潔生產與土壤修復。 清潔生產主要是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加快畜禽糞便集中處理,推動規模化大型沼氣健康發展。土壤修復方面,文件要求繼續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擴大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試點范圍。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重點開展設施農業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機質。我們預計政策將對畜禽糞便處理、有機肥料和土壤修復與改良等行業加速財政補貼和支持力度。
4.農業科技。文件要求,加大實施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和主要農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力度,加快適宜機械化生產、優質高產多抗廣適新品種選育。將利好種業龍頭的新品種改良和升級。
5.土地改革。文件要求,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擴大整省試點范圍。統籌協調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全面加快“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同時文件也重點關注了農墾改革:深化農墾改革,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我們預計將政策將繼續加速土地流轉和農墾體制改革。
6.新農業業態。新業態已經在多次一號文件中提及,本次一號文件繼續在鄉村旅游、農村電商著墨較多,同時本次一號文件還重點提及了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
投資建議:
重點關注節水灌溉、農產品深加工、種業
2017 年一號文件是農業發展和政策支持頂層安排性文件,預示著我國農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未來農業發展和政策支持的主導方向是調整結構、深化改革、去化庫存,目標是提升農產品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我們建議從六大方向布局一號文件投資機會:1)節水灌溉;2)玉米深加工中的燃料乙醇行業;3)土壤修復;4)農業科技的方面種業龍頭;5)土地類個股;6)農業信息化大北農等。
風險因素:
政策推進不達預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信證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