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
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提出,以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重點,著力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業態、扶持新主體、拓寬新渠道,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查
逐步形成標志許可審查制度體系
嚴把綠色食品準入關是確保綠色食品品質安全的第一道門檻。近日出臺的《綠色食品專家評審工作規范》明確了專家評審要點及相關意見處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專家評審工作,使我國的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查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
自2012年《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頒布以來,我國逐步形成了“一辦法兩程序三規范”的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查制度體系。除上述《辦法》和《專家評審工作規范》外,還包括《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查程序》、《綠色食品專家評審工作程序》、《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查工作規范》和《綠色食品現場檢查工作規范》等。這一系列規章制度,提高了標志許可審查工作的有效性,確保了我國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查工作的規范性、科學性、公正性和權威性,為提高許可審查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規避標志許可審查風險提供了制度依據。
為了把好產品的入門關,有關部門從受理、現場檢查、初審、書面審查、專家評審五個環節入手,嚴格準入條件,從源頭上把控企業和產品風險;通過培訓、交流、實踐等手段,提升現場檢查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加強對省級工作機構落實初審程序的合規性、時限性審查,強化初審把關責任;嚴格書面審查,保證審查結果客觀公正;規范專家評審工作,增強評審制度的科學性,多方面提高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查有效性。
綠色食品標準體系
標準寫在大地上,規程走進千萬家
我國現行的綠色食品標準立足精品定位,建立了一套定位準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標準體系,對綠色食品生產全過程各環節進行規范。
目前,農業部共累計發布綠色食品標準270項,現行有效使用標準141項,其中基礎通用技術準則15項,產品標準126項。這些標準的頒布實施,為指導和規范綠色食品的生產行為、質量技術檢測、標志許可審查和證后監管提供了依據和準繩,為促進綠色食品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三五”期間,綠色食品標準將繼續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突出“安全、優質、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特征,進一步完善綠色食品技術標準體系,重點完善養殖、屠宰環節綠色食品衛生控制技術要求和食品加工過程中的衛生控制技術規范。加快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制訂工作,將綠色食品標準化繁為簡,轉化為企業和農民手中的“明白紙”,推進“標準寫在大地上,規程走進千萬家”。以“質量安全、技術先進、生產可行、產業提升”為基本評價指標,建立健全綠色食品標準跟蹤評價長效機制,及時跟蹤基層農業部門、生產企業和農民應用標準的實際效果,全面收集標準在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及農業環境質量等方面的基礎數據,進一步提高綠色食品標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綠色食品監管
逐步提升綠色食品品牌公信力
我國在綠色食品監管領域建立和實行了嚴格的監管制度,包括用標企業年檢、用標產品質量年度抽檢、綠色食品標志市場監察與打假、質量風險預警以及撤銷產品標志公告等。還通過加強認證產品信息公開,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并在全國綠色食品工作系統建立標志監管員,在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內部檢查員隊伍,確保綠色食品質量標準和監管制度在企業生產各個環節的落實。綠色食品的這些證后監管制度與工作措施,確保了綠色食品質量穩定持續提高,品牌公信力逐步提升。據調查,在國內大中城市,綠色食品品牌的認知度超過80%;在所有認證產品中綠色食品的公信度排名第一。
據統計,截至2016年12月10日,全國接受年度現場監督檢查企業1746家,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地方綠辦共抽檢綠色食品產品4761個。相關部門對全國47個城市或地區的146個各類市(商)場進行了檢查,發現查處假冒案件32例,受理舉報案件116件,協助行政執法部門處理違規案件28件。目前全國持有效證書監管員1586人,覆蓋了全國80%以上的地市、50%以上的縣市。全國注冊登記并核發證書企業內檢員總數超過20000人。
2016年,有關部門根據監督檢查結果共撤銷110個產品標志使用權,其中:根據企業年檢結果核準撤銷20個產品的標志使用權,根據抽檢結果撤銷38個產品的標志使用權,根據續展審核結果撤銷52個產品標志使用權。
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十三五”期間總量將達800個
打造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品牌,要從生產源頭抓起。目前,全國共創建了696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總面積1.73億畝,對接企業2716家,帶動農戶2198萬戶,每年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5億元。
“十三五”期間,農業部相關部門將進一步扎實推進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按照“穩定總量規模,提升創建質量,強化產業對接,增強基地效益”的總體思路,完成新創建200個原料標準化基地的目標,使基地總量達到800個,面積增加到2億畝。著力創建一批綠色食品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料、糖料、水果、茶葉、畜產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大產銷對接力度,形成原料基地與加工(養殖)企業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機制。在發展的同時,嚴把質量關,不斷強化監管及淘汰退出機制,持續促進農業資源的永續利用。
2016年10月,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啟動了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試點工作。示范園將以綠色食品生產為基礎,融合綠色食品種植(或養殖)、加工、休閑、消費、旅游于一體,充分展現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及標準化生產模式,實現三產融合發展。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的建設在示范引領農業調結構、轉方式的同時,也將在擴大宣傳綠色食品理念、普及綠色食品知識、提升綠色食品品牌影響力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年01月07日06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