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我國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總體推進順利

[ 作者:高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31 錄入:吳玲香 ]

我國東北地區新玉米收購旺季即將到來,前期市場價格基本符合各方面預期,購銷比較活躍,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各項政策措施總體上推進順利。

國家糧食局調控司司長周冠華在1027日召開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新聞通氣會上說,改革玉米收儲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推動三農工作全局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出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和相關地方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精神,明確改革總體思路,出臺一系列措施辦法,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各項工作進展總體順利。東北地區新玉米陸續上市,總體看市場運行較為平穩,秩序良好,各方面工作正在扎實有效推進。

當日,中央農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國家糧食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儲糧總公司、中糧集團公司等部門在北京舉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新聞通氣會,就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等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周冠華表示: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不僅事關當前,而且影響深遠,具有重大意義。第一是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實行市場定價,不僅有利于引導種植結構調整,而且隨著土地租金的調整,也將有利于提升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水平,進一步促進東北玉米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第二是實現東北地區玉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舉措。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玉米價格隨行就市,反映市場供求關系,有利于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調動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積極性,增加玉米過腹和加工轉化的規模,進一步推動玉米產業鏈上下游健康協調發展。第三是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的基本途徑。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保持東北優勢產區玉米種植收益基本穩定,讓種糧農民基本不吃虧、種糧積極性不減弱、地方抓糧積極性不松勁。從長遠看,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實現優質優價,以及通過改革帶來的市場和價格變化,促進下游養殖業和糧食加工業發展,同時吸納更多就業,可以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今年,國家在東北地區實行市場化收購+對農民直接補貼的玉米收儲新機制。中糧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市場化糧食企業,充分利用中糧集團深加工規模大、市場銷售渠道廣的優勢,廣泛布局收儲庫點,讓農民能夠就近賣糧;公示質價標準,讓農民能夠放心賣糧;加強現場服務,讓農民能夠及時、有序、順利交售糧食;推進糧食銀行,幫助農民減少產后損失,提高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利用糧達網的優勢,線上線下相結合,為中小散戶提供更好的購銷服務。中糧貿易倉儲管理部副總經理劉彥華表示。

周冠華說,為加快玉米種植結構調整,201511月,農業部下發了《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指導地處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干旱區、太行山沿線區及西南石漠化區的鐮刀彎地區玉米非優勢區加快種植結構調整。初步預計,2016年東北地區籽粒玉米種植面積同比減少2300萬畝以上,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當前,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新玉米已陸續上市。以內蒙古為例,目前,主要農作物處于收獲后期,據農情統計,目前全區秋糧收獲面積已達6857萬多畝,秋收進度65%,同比進度快5個百分點。這四個省(區)的玉米從總體看,市場運行較為平穩,秩序良好,各方面工作正在扎實有效推進。

周冠華介紹,隨著東北新玉米上市,相關部門已決定暫停國家政策性玉米銷售,20175月玉米收購期結束后再適時研究安排庫存玉米銷售。屆時,將根據市場供求等情況,按照不打壓市場原則確定銷售底價,把握好銷售時機和節奏,為市場消化新玉米創造條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102802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桃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女人天堂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最新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看三级 |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 日韩、欧美、中文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