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至2015年城鄉居民收入比變化情況
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此前為“農民純收入”)突破1萬元,而且,農民收入不僅再次跑贏GDP,也又一次快于城鎮居民收入。
從城鄉收入差距來看,2015年中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2.73:1,連續兩年在“3”以內,這也是自2001年以來15年最低的城鄉收入比。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和上年9.2%的增速相比,今年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微降0.03個百分點。觀察過去十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數據,2005年,農村居民純收入首次達到3000元以上,2007年達到4000元,2009年達到5000元,2014年為9892元,接近萬元關口。十年間,農民收入增長了三倍多。
據了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照家庭常住人口計算的一個平均指標,是家庭中所有成員的平均收入,而不僅是工資收入。從2014年起,統計部門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代替此前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實行城鎮居民和農民居民統一口徑。人均純收入指居民家庭總收入扣除相應的各項費用性支付后的人均實際所得,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強調可用于最終消費、投資、非義務性支付及儲蓄的收入水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1月1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