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市華容縣鄉賢龔文兵典型案例
湖南省吉娃米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糧食種植、收購、儲備、加工、銷售和物流配送于一體全產業鏈綜合性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占地2.8萬多平方米,總資產5252.03萬元。年加工能力12萬噸,2021年新增5G年產10萬噸智能加工生產線;能源循環生物質顆粒生產線一條,月產生物質顆粒450噸;稻谷烘干生產線2條,日烘干能力520噸;倉儲能力5萬噸。先后購置耕、插、收、植等農業機械28臺(架),總動力900千瓦以上,基本上實現了水稻生產、大米加工、農作物秸稈循環利用全程機械化。公司獲得“全國放心糧油加工示范企業”“湖南省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國軍糧統籌供應單位”“湖南省國防動員成員單位”“湖南省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中國米業質量信用AAA級企業”,同時也是2022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一般貿易”業務成員單位。產品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認證,被國家糧食局評為中國好糧油產品稱號。2021年領頭人龔文兵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貢獻農民”榮譽稱號。
一、主要成效
聚焦企業扶貧。積極參與市、縣兩級組織的“千企幫千村”產業扶貧行動,得到市、縣兩級“千企幫村”活動組好評。聚焦抱團發展。聘請創業精英團隊策劃、指導下,2019年全縣14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成立吉娃米業優質綠色糧食產業化聯合體,把優質合作社和合作聯社、家庭農場、農戶參與到該聯合體建設中來,充分發揮農頭企業領頭羊的作用。2020年12月列入湖南省農業產業化省級示范聯合體名單。聚焦生態生產。首創“稻鴨共作”綠色生態種植模式,制訂了“稻鴨共作”技術指南。利用水鴨取食過程,除雜草、防治病蟲害,利用鴨的排泄物作為優質稻生長的有機肥,不僅實現優質稻的綠色生態種植,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同時降低了種植成本,提升了種糧經濟效益,實現了增產增收。聚焦訂單推進。以訂單生態為抓手,帶動農民增產增收,截止2022年,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優質大米原料生產基地7040畝,發展訂單面積80000多畝,為“吉娃*湖田”系列優質大米加工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帶動優質稻種植農戶戶均增收2100-2600元。
二、基本做法
抗牢產業扶貧主體責任。全力落實產業幫扶,采取直接幫扶或委托幫扶方式對鲇魚須鎮高山村、松樹村、宋市村、麥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74戶,383人進行幫扶。對建檔立卡農戶提供農藥、化肥、種子,對建檔立卡農戶進行種植技術培訓與指導工作,幫助貧困戶發展優質稻生產,對幫扶對象種植優質稻進行高價收購,達到幫扶對象平均畝產增收500元的目的,同時公司聘用貧困戶在團隊依托單位長期務工,得到了受益群眾的一致好評。全力推進聯合發展。在吉娃米業創業精英團隊的策劃與指導下,于2019年由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全縣14家為初始成員單位成立吉娃米業優質綠色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共同發展農村糧食生產。一是生產經營聯動。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各成員的基地面積,制定年度種植、加工和銷售計劃,實現統一調度管理。二是內部利益共享。制定最低收購保護價,最大限度促進訂單履約,讓聯合體成員都得到實惠。三是開展特色經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增收。深入推廣“稻鴨共養”綠色生態種植。2020年公司在洞庭湖區首創了“稻鴨共養”綠色生態、網格化種植模式,把稻田用圍欄隔出一個個網格,鴨子在限定的區域運動生長。讓鴨子可以充分發揮除蟲和除草的本領,把農藥化肥使用量降到最低。而另一方面,吃著足夠的蟲和雜草,每天充分地運動,鴨肉變得特別鮮美。“稻鴨共養”由于鴨子的加入而使得水稻栽培過程的多個生產環節由鴨子來承擔。在場地選擇方面,一方面稻田選擇連片稻田、水源充足、灌溉方便且田塊平整、以利于圍網操作。另一方面稻種選擇水稻宜選擇生育期在140天左右、保證可共作時間在80-90天、株高在120cm左右、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分蘗力強、抗性強、品質優、成穗率高的大穗型水稻品種,有利于鴨在稻間活動。“稻鴨共養”其主要種植效果表現為:一是除草效果。鴨喜歡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雜草,再加上田間活動產生的渾水控草作用,顯示出出類拔萃的除草功能。二是除蟲防病效果。由于鴨子不間斷活動,除蟲滅草,吃掉水稻部分黃葉,破壞了稻瘟、白葉枯、紋枯等病菌的生長環境,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寄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較好地控制了灰飛虱、黑尾葉蟬、紋枯病的發生。因此稻鴨田農藥的施用量大幅減少。三是增肥效果。鴨糞是養分豐富的有機肥,鴨子的排泄物幾乎全部排放到了稻田,鴨在一個生長周期110天里,長到約3公斤可以產生約10公斤糞便,能有效補充水稻生長期間對養分的需求。鴨子在水稻間運動,具有增氧的效果。稻田放鴨后能大幅度提高水體的溶解氧含量,比常規稻區增加88.18%到124.63%。因此稻鴨田化肥施用量也比一般農田要少得多。四是省工節本效果。水稻栽插實行稀植,節約稻種,稻作生產過程中又省去施肥、除草、用藥等過程,同時又節省養鴨飼料。大力推廣優質稻訂單生產。企業在發展壯大中,不斷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把實現農業增值、農民增收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思路和方向。企業采用“公司+農戶+基地”訂單合作模式提高農戶的種植積極性,通過建立利益緊密的合作關系,既可以保障優質綠色原料供應,打造核心原料區;又實現農民增產增收。一是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發展優質稻種植基地。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建設了7000多畝的種植示范基地。創建包括優質稻生產暨華容稻品牌創建示范基地、華容縣優質稻生產(鴨稻共生)示范基地。在優質稻谷種植基地內,建有鴨舍,實行稻鴨共作,基地田間設置頻振燈,誘蛾殺蟲,避免使用農藥,進行無公害生產。二是與農戶簽訂簽訂優質稻種植合同,按高出20%-30%市場價格收購優質稻,提高農民種植優質稻積極性,達到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雙贏效果,把特色增收、良種繁育、品種擇優、原糧生產、保底收購、精制加工貫穿起來,從而實現“訂單農業”的長效機制。目前,公司農民簽訂優質稻訂單種植面積達8萬多畝;有效帶動農戶7379戶,農戶戶均增收2100-2600元。三是與合作社合作,采取生產經營聯運、利益共享、特色經營等方式發展優質稻種植,合作社效益也提高了30%以上。
三、主要經營
堅持品牌發展。以現有軟件、硬件條件為基礎,圍繞品牌建設,在品種選優、基地建設、產品質量管理、品牌包裝設計、品牌宣傳推薦和銷售網絡建設,將企業品牌能力得以提升,產生品牌效應。
堅持綠色發展。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家庭農場”的訂單生產方式,推進優質稻、郵寄到推廣,確保原糧品質,提升華容稻大米品牌效應。堅持利益共享。一是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各成員的基地面積,制定年度種植、加工和銷售計劃,實現統一調度管理。二是內部利益共享。制定最低收購保護價,最大限度促進訂單履約,讓聯合體成員都得到實惠。三是開展特色經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增收。
(供稿單位:湖南省吉娃米業有限公司;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村行動: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