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有方”村主任監守自盜 冒騙扶貧資金私用(5月15日,中國網)
脫貧攻堅的本意,就是通過國家政策資金項目的幫扶,社會各界的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殖及加工產業,強化造血功能,激發困難群眾的內生動力,提高持續增收能力,讓困難群眾徹底告別貧困、過上小康生活。
“村看村,互看戶,黨員看支部”,作為貧困村的支部書記,是全村的“領頭羊”,在脫貧攻堅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戰斗堡壘作用和橋梁紐帶作用,他們承擔著扶貧對象的摸排,項目規劃上報,產業項目實施、示范,發動黨員干部幫扶群眾,更不必說村支書還兼任了村主任、互助社理事長等村內要職,絕對是全村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核心支柱。
海南省白沙縣青松鄉牙擴村支書李XX,卻利用職務之便,采用冒領手法,騙取本該發放給村民的貸款4.7萬元,雖然李XX冒領錢不多,但性質屬于騙取扶貧款項的違紀違規錯誤行為,受到黨紀處分,成為一名被拍打的“蚊蠅”,為扶貧工作樹了一面反面警示鏡。
通過這面鏡子發現,原本是“老好人”、“能干人”的村支書,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竟然也敢鋌而走險,自己一手偽造扶貧互助資金發放名冊,將群眾蒙在鼓里,自己成為受益大戶,而真正貧困的群眾沒有受益,導致扶貧資金沒有真正發揮效益,讓扶貧變成了“扶貪”,這不僅是一字之差,更是權力跑偏、宗旨淡化的真實反映。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對照這面鏡子,基層要舉一反三做好扶貧領域干部和資金監管,一方面要強化鄉村干部教育,增強宗旨意識,遏止人性貪婪的一面,發揮鄉村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主動性、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強化鄉村干部監督,“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要加大對項目資金公示公開、項目資金審計、項目效益測評、資金去向檢查,嚴違紀違規行為,用制度管住鄉村干部的心和手,確保扶貧資金用于扶貧事業、用于困難群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