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假慈善”、吸毒直播、脫衣視頻等網絡直播“亂象叢生”,直播行業負面新聞接連曝出。這些不良信息在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中傳播,嚴重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不利影響。
筆者認為,作為一種新型傳播形式,互聯網直播的快速增長說明了所提供的直播平臺服務具有較為廣泛的市場,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做到“引清驅濁”,確保網絡傳播的良好生態系統。
一是要“筑牢法基”。正是因為“誠信缺失”和監管“漏洞”等原因,才讓直播行業的一些“不法和無良”從業者鉆了空子。直播行業猶如菜園,疏于監管就會野草叢生,國家及時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正是以法之利器及時芟除雜草,讓直播這個“菜園子”不再“野蠻生長”,筑牢法治監管的根基,讓直播行業回歸到法治與文明的軌道,健康生長。
二是要“引入清流”。互聯網直播廣受歡迎,說明這種傳播形式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和喜愛。隨著國家立法與規則制定的跟進,直播將不斷規范和完善,我們要“用巧”“用好”這一傳播模式,引導一些回鄉大學生充分發揮創意和才能,把文化旅游推廣、精準扶貧農產品促銷、溫暖新聞現場等融入直播,給直播注入更多具有正能量且接地氣,夠時尚的“主播”和“內容”,充分發揮直播新媒體的傳播互動作用,讓直播真正成為大眾喜愛和推動經濟的發展平臺。
二是要“嚴治污染”。生態環境被污染,萬物的生存就成問題;網絡環境被污染,網民的生存和發展同樣會出問題,甚至會出現關系社會風氣和國家發展的大問題。網絡治污,刻不容緩!近日,國家網信辦出臺《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明確網絡直播的嚴格要求,對直播行業的“亂象”舉起了懲治之劍。今后,直播行業的管理和規范,仍然需要社會共同努力,面對發現的不良現象,網民要發揮社會監督的“洪荒之力,揪出不良信息傳播者的“始作俑者”,有關責任部門一定要依法依規,重拳出擊,及時處理,還廣大網民尤其是青少年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作者單位:臨滄市臨翔區委宣傳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