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康樂縣“8?26”特大故意殺人案調查處置情況的續報》。通報稱,8月26日發生的“楊改蘭特大故意殺人案”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相關方面人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9月17日北京晨報、央廣網)
正常情況下,人不到失去理智或絕望時,不會殺人或自殺。康樂縣景古鎮阿姑山村村民楊改蘭竟然用斧子砍死了自己的4個子女,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何況人呢?父母是最心疼自己兒女的,寧愿自己不吃不喝,不穿不用也得給自己的兒女,能向自己的子女痛下殺手,一定是失去理智或絕望了。
楊改蘭一家六口之死是失智、失望、絕望和抗議糾結體。楊改蘭殺死自己四個子女后,自己和丈夫也先后服毒自殺,一家六口命喪黃泉,的確是一大悲劇。悲劇元素有家庭成員之間矛盾復雜、思想隔閡嚴重,同鄰里之間關系長期不和諧、與村民很少來往,加之鄉村干部工作不細致不深入,落實扶貧政策,改造危房等工作又成了導火索,使得楊改蘭失去信心、看不到希望,一氣之下失去理智,走上了故意殺人的犯罪道路,當然個中不排除向上述相關人群抗議的成分。
楊改蘭一家之死,各級領導干部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追責勢必當然。千不該萬不該,楊改蘭你不該提斧殺人,而且是殺自己的子女,一殺還四個!你何其狠毒的心腸!你就沒察覺你自己也有過錯嗎?怎么能用如此極端的手段對待自己的子女呢?她還知道殺人償命的古訓,深知自己活不了,于是服毒自殺了。要是不死,她也要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我們再回過頭來反省各級領導干部的工作是否到位,正因為工作方法簡單,工作方式粗糙,工作不細致、不深入,才誘發了這起重大命案。6名干部被追責、受處分,那是理所當然,也是完全必要的。
工作不深入、不細致,實質在于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對人民群眾缺乏感情。村干部是“最后一公里”,直接面對村民群眾,對楊家的矛盾糾紛是知情的,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協調溝通不夠,調處化解矛盾不主動不及時。楊家住的是危房,雖然縣鎮村三級干部多次上門動員進行危房改造,但因楊家家庭成員之間意見相左未能實施。鎮村干部能否根據特殊情況設身處地為楊家想一想,能不能再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或辦法?在貧困戶識別和退出機制上僅用收入作為唯一衡量標準、用村民投票方式決定是否享受低保,沒有綜合考慮到楊家的實際情況,方法簡單,缺少對楊家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案件發生后,雖然對死者家屬進行了慰問安撫,但對楊改蘭丈夫的思想疏導工作做得不到位,導致隨后他也自殺了。這一系列事件都顯示出三級干部工作的粗疏,不深入不細致的根子就在對群眾缺乏深沉、真摯、親和的感情。如果各級領導干部能經常深入到楊家,滿懷熱情、飽含深情地做思想疏導工作,多方協調家庭成員之間、鄰里之間、村民之間的矛盾,消除隔閡,竭盡全力幫他們家解決實際困難,也許楊家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安全管理不嚴不細會導致重大傷亡事故,領導干部工作的粗疏也會出人命。各級領導干部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一定要做到全心全意、真心實意。黨的工作是要帶領人民群眾走上幸福路,千萬不要因為我們工作考慮不周,而使極少數人,甚至個別人走上了不歸路。工作再多再忙,也要考慮普遍性與特殊性,原則性與靈活性、共性與個性,尤其要重視個例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把工作做得深入再深入一些、細致再細致一些,耐心再耐心一些,盡力避免因工作的粗疏,方式的簡單,小事變成大事,激化矛盾,甚至引出人命案來。楊家命案雖是極端的個例,但它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要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就得強化宗旨意識、服務意識,服務就得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就得不斷深化與人民群眾的感情。要做好領導管理工作,我們不妨就從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做起,從與群眾建立魚水關系、血肉聯系做起,從培養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做起。
作者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