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職守致55.64畝基本農田遭破壞 廣東一國土所所長被"雙開"。(新華網>2016年08月31日> 來源: 新華社)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管理國土的“神仙”就是“土地爺”“土地公公”,它們攜著“天子入朝先問我”的權威,讓國君也禮讓三分。畢竟沒有了國土,那國君國王肯定當不成了;而失去了國土,也只有當“亡國奴”的份了。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在“土地爺”面前都不敢說半句“重話”。
回到現實中,土地“大神們”的“真身”,就是各級政府工作部門國土資源局,而更接地氣的、與群眾打交道最多的“土地爺”,是國土資源局下屬機構“國土資源所”。各所受國土資源局委托,負責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參與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礦產資源日常監督管理,調查清理土地隱形交易行為,執行動態巡查制度,及時發現、制止土地、土地違法行為,并及時做好記錄和報告有關情況;協助執法監察機構和人員做好執法監察工作。
由此可見,基層國土所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重要,每一個鄉國土所認真履職,把好每一道關,整個轄區的國土也就安全了。但如果基層人員“溜號”了,不盡職履職、不開展檢查、不認真執法,國土出現安全危機也絕非危言聳聽。
耕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是國人賴以生存的“命根子”,面對珍稀的耕地被破壞,豈能袖手旁觀。同時,國家立法對耕地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條規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要求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從正面直接說明了保護基本農田的重要性。
據通報,2011年至2015年,江門臺山市國土局海宴國土資源所所長葉某,在發現他人違法占用基本農田擴挖魚塘后,不核查、不匯報、不制止,導致55.64畝基本農田遭到破壞,至今無法耕種。身為“土地爺”,葉某“溜號”如同“云游四方”神仙一樣,“神龍不見首尾”。
身為一名所長,葉某既知情,又懂法,并清楚地知道事件的嚴重后果,可他對破壞基本農田行為視而不見,仿佛與自己無關,“溜號”置身事外長達5年,導致55畝耕地一分一厘被蠶食、被改變使用性質,難以復墾。作為一名所長、一名干部,如此失職失責,或許原因是多方面的,說到底還是“為官不為”惹的禍。
俗話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形象地闡明了一個事實,作為一名領導干部甚至是一名普通干部,必須按照崗位職責履職,才對得起黨和人民給的工作機會。同時,在當前的新常態下,不作為、慢作為不僅是人民群眾不滿意的錯誤行為,也是黨紀政紀要追責的行為。葉某也為自己的“溜號”行為付出了沉重地代價,其公職和黨籍遭到“雙開”,并因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板子打得“山響”,但絕不冤枉。
葉某從一名受人尊重的“土地爺”干部,淪為“為官不為”典型案例,對于國土系統的干部是一面鏡子,對其他行業系統的干部也有十分重大的警示價值,時刻警示我們“吃皇糧”的人員,要不忘初心,牢記根本,提高黨性修養,依法依規積極作為,才是黨和人民所需要的好干部。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