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孫北國:有效治理農田面源污染

[ 作者:孫北國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23 錄入:12 ]

?農田面源污染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污染源,減施農藥化肥已上升為基本國策

農田面源污染問題是中國農業發展必須直面的,不可逃避的現實問題。農田面源污染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污染源。

農田面源污染的結果,不僅直接威脅糧食質量和糧食安全,還將對農田土地造成更嚴重的生態性破壞,有些污染還將造成農田不可修復,永久性失去耕地價值。發展下去就會再進一步形成更嚴重的江河湖泊富營養化、農藥殘留加劇、土地嚴重板結、水系綠藻泛濫等大面積生態災難。

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是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黨和政府已將減施農藥化肥、治理農田面源污染上升為基本國策。

?農田面源污染,主要源于農藥、化肥的殘留污染和種植主體體制

農田面源污染主要源于種植方式污染和農藥化肥殘留污染。家庭承包種植戶,大多沿用了幾十年的簡單氮磷鉀化肥+常規農藥的種植方式,而且在肥藥釆購、管理、施用方面并不精細,隨意性和粗糙性普遍。每家農戶及一些各種規模的農民合作社的種植方式方法又差別很多。真正能達到良種、良法、良機、良藝、良肥、良藥配套的,還是少數。而且由于我國農藥、化肥品種質量也差別很大,農民往往圖便宜也讓很多劣質產品進了農田,所以亂施亂用的現象更加劇了對土地和環境的污染。

隨著我國農資產業的技術進步,一些有機肥、緩釋控肥、綠肥、生物螯合肥等其他新型生態肥料和新型中藥制劑、生物制劑、復合制劑等毒性殘留性小的新型農藥技術不斷出現,但其產業化的普及性及市場推廣也由于多種原因落地不良,其中經營主體的體制原因才是導致優質低毒農藥被降低選擇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滿足土壤改良和作物增產增效的施肥技術方案,也因多種技術流派,質量和效果也差別不一,再加上精細化配比和作業管理程度比常規的簡單施肥要求高,一般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因缺乏對這些新技術的鑒定能力也大多不愿接受新技術。

促使農藥使用量逐年增多的原因,還有蟲害和病害的耐藥性和反復性。由于不能規?;^域化統一施藥,造成病蟲害難以很快消滅、使用藥量反復加大幾倍甚至更多。

現有農民群體的文化和綜合素質,對目前國家期待的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的國策缺乏深刻領會和努力踐行意識,對新型肥料、農藥技術接受程度相當差。由于農田種植經營主體碎片化,對土地實現科學化種植和生態化土地修復實際上是難以實現的。

?解決農田面源污染,需要政府重視、政策導向和輿論監督,更需要組織化體制機制保障條件下的有效執行和落實

有效解決農田面源污染,需要政府重視、政策導向和輿論監督,但僅有政策是不行的,更必須要有可協調、可管控的組織化落實與可執行的法規監督,我國農田面源污染的可靠解決。只有通過可靠的組織化保證,才能實現高效生態農業集成技術的創新與創造。

“新企農人”發展模式的“農牧城建一體化綜合經營大型農業企業集群”頂層設計,能夠可靠保障以體系化、組織化落實生態化、綠色化的農業發展基本國策,能夠以大型農業種植集團的經營理念和運作管控機制,再加上政府相關法規約束機制,保證在其種植的土地范圍內采取可靠措施防范和治理土地面源污染。

只有這樣的大集團型農業經營體制,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土地治理體系,創建良法、良種、良機、良藝、良肥、良藥綜合配套的高效生態農業種植集成技術創新應用體系。

只有這樣的大集團型農業經營體制,才能進一步以全新商業模式的“科技產業化”代替現在普遍存在的“科技產品化”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同時有計劃進行輪種、套種和休耕,通過創新農糧產業科技支撐方式,才能充分應用前沿農業科技研究成果,形成體制保障下可靠落地的解決農田面源污染的有力“抓手”。確保實現農藥化肥“零增長”。

(孫北國,民間農業智庫第一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創聯新農業智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欧美在线影院点击进入 | 午夜拍国产精品福利 |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 性欲福利视频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