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1)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G00-0.jpg)
詩意中國的失落
因為作為詩意中國最重要的載體-古代建筑正在受到人為和時間的摧殘。而建筑他們的匠人,也開始成為沒落的人群。匠人,曾經作為中國文化的脊梁的群體,正在消失。這篇文章,就是希望讓更多的人能關心和尊重他們,讓匠人重新成為中國文化的脊梁,讓詩意中國重新綻放。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2)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44c-1.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3)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b4-2.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4)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2C0-3.jpg)
在當代中國,曾經輝煌的古建正在慢慢失落,曾經的璀璨,正在被人為和歲月所摧殘。散落阡陌山野的古代建筑,昔日白墻黛瓦,一片歡聲語,今日殘垣斷壁,無處話凄涼。詩意中國,正在悄悄失落。
垂花落、牛腿碎、月梁斷、青瓦散、金柱折、雀替殘。隨之消失的還有:風土、人情、故事、回憶、歷史、文化、手藝、家園。以及中國的美,民族的魂。詩意中國,正在慢慢失落。
守(手)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5)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43M-4.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6)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J18-5.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7)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N34-6.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8)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N92-7.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9)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2T0-8.jpg)
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古建迫切需要得到拯救,重獲新生。但它們永遠離不開一群這樣的人--他們,用世世代代耳口相傳的古老技藝,“手”護著中國人的家園和歸宿,他們有匠心,有匠道,有匠仁。
“手藝人都是極普通的人,他們大多數沒有很高的學歷,只是完成最基本的義務教育,然后為生存就立即去拜師學藝??手藝人的工作其實就是他們的人生本身,那里邊有許多自古以來的智慧和功夫,甚至還包含了這個文化的歷史”——日本 鹽野米松
拿什麼拯救你—詩意中國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10)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4W-9.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11)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A13-10.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12)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3V3-11.jpg)
1、繪圖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13)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10C-12.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14)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I04-13.jpg)
程世忠(繪圖師):“古建筑修復有幾個特點:一、費腦,在沒有測繪圖紙的情況下,要把整棟建筑裝進腦子裡,然后原樣裝起來;二、危險,修復和重建都不能依靠機械幫忙,需要木工親自爬上爬下,完全手工調試;叁、錢少,這個工作要求慢工出細活,所以工期慢、效率低是正常的,收入也因此大打折扣。”
2、雕花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15)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4F3-14.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16)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2520-15.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17)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2D2-16.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18)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9E-17.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19)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F4-18.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20)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3218-19.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21)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20K-20.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22)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1932-21.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23)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3296-22.jpg)
厲陽君(雕花師):“古建筑修復最忌快,因為雕花時需要邊雕邊琢磨的,有時候我們會雕一刀,就會坐下來到旁邊喝喝茶想一想,人放空心放空手放空。我一直想找到這樣一個地方,可以慢慢做自己喜歡的事,沒人催沒人逼,工作節奏和自然時令合拍,不緊不慢地做出自己滿意的東西??。”
3、大木匠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24)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J92-23.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25)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4195-24.jpg)
程武(大木匠):“有了好材料還的有好工具,雖說現在都用上機器幫忙了,但我們老木工還是習慣用那些跟了自己一輩子的傢伙們,他們大多數是我們親手做出來的。雖然自己做工具很麻煩,但是用起來稱手稱心。”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26)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4Y1-25.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27)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3532-26.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28)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1F9-27.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29)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1005-28.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30)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4913-29.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31)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2H6-30.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32)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43K-31.jpg)
羅根才(大木匠):“我不算老,現在能干古建營造的基本都是我這年紀,我要是不干,在家裡和老婆插秧種茶,養雞養鴨,那是人閒心累,一想到這么多老房子爛在那里沒人管,我真的睡都睡不好。所以只要不太累,身體扛的住,就要繼續下去,希望外孫們長大了,能看到我小時候看到的那篇呈坎風景,這樣他們就能知道家的模樣了。”
4、磚雕匠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33)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425-32.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34)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1P1-33.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35)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939-34.jpg)
江越強(磚雕匠):“歲月留痕,轉雕和古董一樣,只要經歷時間的細細打磨,才能呈現出含蓄溫潤之美,原來稜角分明的刀痕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流暢、自然、光滑的手感、線條。其實做人的道理也是這樣,每一次困難就像一刀刻印,會在身上留下痕跡,一開始肯定是痛的,但是若干年后,這些刀痕都會從表面消失掉,轉而變成內在的財富,讓你更圓潤更通達。”
5、石雕匠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36)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550-35.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37)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E49-36.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38)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3A8-37.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39)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149-38.jpg)
孫張仁(石雕匠):“我一輩子都在給石頭打交道,哪種石頭什麼個性早就一清二楚。蘇州的金山石最硬,不容易雕,稍一用力就會爆掉。紹興的東湖石太嫩,雖然雕起來輕鬆,但是不扛雨不扛凍,容易開裂。總得說來老石頭好過新石頭,前者不吸水不開裂更牢固。”
舊建筑的綻放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40)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2a-39.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41)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11O-40.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42)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2Z8-41.jpg)
感謝所有來自民間的匠人們
煥發傳統文化的當代生命力
讓幾近消失的家園得以傳承
向民間匠人致敬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43)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060-42.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44)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1434-43.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45)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H10-44.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46)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6047-45.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47)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137-46.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48)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5002-47.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49)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1256-48.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50)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4H2-49.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51)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30b-50.jpg)
![鄉村守藝人,中國文化的脊梁(圖52) \](/uploads/allimg/160219/1133244957-51.jpg)
詩意中國
請更多關注手藝人,尊重手工匠人
尊重他們樸實的人生智慧
尊重他們的稚拙藝術態度
尊重他們刻苦的勞作精神
讓詩意中國重新綻放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手藝人(公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