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賀雪峰:警惕富人治村

[ 作者:賀雪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5-08-25 錄入:12 ]

指望著力培養幾個農業企業家、農村帶頭人、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三合一”的致富能手來帶來農民致富奔小康,過去從來就沒有成功過,今后也不可能成功。

據《湖北日報》報道,湖北省委書記在“全省新農村建設暨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會議”上講話,要求“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廣鐘祥彭墩村經驗。尤其要著力培育一批像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德華一樣,集農業企業家、農村帶頭人、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三合一’的農村致富能手”。(《湖北日報》2012年9月4日)

筆者曾到彭墩村參觀過,印象深刻。彭墩村支書張德華在荊門市辦餐飲,頗有名氣,后來村民選舉彭墩出身的張德華當村委會主任,又被培養入黨當上村支部書記,張德華當上村支書后,利用自有資金,在彭墩村發展種植養殖,取得一定成績。后利用彭墩村人均四畝多耕地,戶均一畝多宅基地的難得條件,借國家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為農民建了新房,村莊變得整齊好看,村民收入提高。張德華在荊門的餐飲業也因為有了來自彭墩村自種蔬菜的支持,生意更加興隆。張德華因此成了湖北省委書記表揚的集農業企業家、農村帶頭人和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三合一”的農村致富能手。

張德華能將彭墩村建設好,帶領彭墩村民過上好日子,這自然是讓人高興的事情。不過,省委書記要求全省“著力培育一批”這樣的“三合一”的農村致富能手,卻可能會有問題。

很多年前,中央文件即要求在農村培養“雙強雙帶”型的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所謂“雙強”,即致富能力強和帶領農民致富能力強,所謂“雙帶”,即帶頭致富和帶領致富,“雙強”、“雙帶”的意思差不多,即要讓既有自己致富能力又能帶領農民致富的人當村干部尤其是村支書。自己都不能致富,如何帶村民致富?

可以這樣講,“雙強雙帶”是1990年代以來農村黨建的主旋律,極大地影響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一般來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全國人民都有致富的積極性,因此,不用動員,農民包括村干部都有著極強致富積極性,能否帶頭致富不清楚,但愿意致富則是確定無疑的了。

在全民都想致富的情況下,黨員未必就比一般村民更有致富的機會,村支書也未必就更有能力比一般黨員致富快。在發家致富的比學趕幫超中,一些人因為運氣好,又聰明,就提前致富了。這些提前致富的人無疑是帶頭致了富。仍然沒有致富的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按“雙強雙帶”標準,顯然是不合格的,因此,這些老的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沒有致富能力的村干部下臺,有致富能力的人被培養成了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

但已經致富的富人當村支書,他不一定愿意帶領村民致富,更重要的是,在農民人人都愿意致富的情況下,他鼓勵農民致富是沒有用的,因為不用鼓勵農民都奔走到想致富的路上。他為農民提供致富的路子?小富的話,他根本沒有能力來提供,大富的話,他為什么要提供呢?

也是因此,雖然過去20年,農村基層黨建都是按“雙強雙帶”來要求推選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的,全國卻鮮有因為村支書致富從而帶領全村人致富的例子。湖北荊門,筆者聽說的,好像也只有張德華這一家。

但“雙強雙帶”的宣傳并非沒有作用,這一宣傳已成為基層組織部門乃至農民選擇村干部的標準,只有富人才能當村干部,你自己都不富,你當村干部能帶領農民致富嗎?這樣的詰問,其實并不是要求村干部去帶領農民致富,也極少有這樣的村干部,而是將非富人的村民排斥在了村干部的選任以外。

富人當村干部當然無所謂,問題是不能搞成非得富人才能當村干部。且富人往往是在外面經辦企業、做包工頭而致富,他們的利益關系不在村莊,關心重點不在村莊,指望他們帶領農民致富不大可能,讓他們花功夫維持村莊基本生產生活秩序同樣也不大可能。

但富人還是愿意當村干部,為什么,因為村干部本身是一項資源。借村干部身份,可以更好利用村莊資源,更方便與政府部門打交道,也有助于自己的生意。且富人尤其是張德華這樣“三合一”的人,具有遠超過一般農民的個人實力,村民自治和其他村民都已對他構不成制度性制衡。他完全可以為了個人利益而欺上壓下,無法無天,且可以通過要挾等等手段獲利。

尤其是在當前國家有著眾多支農惠農政策和支農惠農項目的情況下,村干部身份的富人可以憑借自己的特殊身份來謀取政策上的好處。比如張德華就利用自己“三合一”的身份,在市里甚至省里要到了很多特殊政策,這些特殊政策惠及到了村民,也惠及到了自己。

如果張德華比較克制,他經營的企業不遇到市場風險,則張德華和他所領導的彭墩村就一直可以繼續成為全省范圍內的經驗。一旦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張德華和他所領導的彭墩村就會成為全省痛苦的教訓。1990年代湖北潛江幸福村的教訓難道不是很深刻嗎?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是相對獨立的市場主體,無需鼓勵,人人都有致富的動力,既然實行市場經濟,就應該讓農民在市場經濟里游泳。農民中有人運氣好,像張德華一樣成了市場經濟中的成功者,大多數人則從市場經濟中獲取應該獲取的基本收入。對極少數市場經濟中的失敗者,國家可以為他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返鄉務農種糧食本身也是最后的保障。張德華所帶領彭墩村作為個案,即使失敗,問題也不是太大,若多了,后果就會十分嚴重。這個意義上講,一方面,富人治村,帶領致富的故事一直很少有成功的上演,一方面,即使偶爾成功,往往也是綁架要挾了國家政策,若失敗,后果都很嚴重。因此,我們應當警惕“富人治村”。

市場經濟條件下,早就沒有了神仙皇帝。農民的命運靠自己。指望著力培養幾個農業企業家、農村帶頭人、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三合一”的致富能手來帶來農民致富奔小康,過去從來就沒有成功過,今后也不可能成功。

2012年9月18日晚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三農中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 亚洲中文高清乱码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视频不卡视频 | 日本欧美视频图片 | 性AV在线网站 |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