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做起,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成為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精文簡會、規(guī)范督查檢查考核等硬杠杠硬措施得到較好落實,基層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采取切實措施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部隊伍的精神狀態(tài)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減負催生領導方式方法轉變和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提升了治理能力”(人民日報1月15日)
不知曾何時我們有了新的稱呼“文山、會海”成為了網絡上的熱名詞,其中不乏有領導、同事的自嘲,但更多的是會議多、文件多、調研多、督查多、材料多、報表多、過度留痕的“痕跡管理”、花樣繁多的督查檢查多這也現(xiàn)實,讓基層干部疲于應付,苦不堪言。
正如部分基層干部感慨:“單位只有3個領導,有時參加各類會議都忙不過來,還有的一天要開3至5個不同的會議,工作只能晚上和周末開展,”。這樣一來,嚴重耽誤了基層干部部署、安排、調研,于是弄虛作假堆材料、編數據、造“盆景”“閉門造車”問題突出,也成為基層的客觀現(xiàn)實。
因此少開會、開短會、開管用的會,為基層干部減負提高基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心系基層、關愛干部、傾聽基層干部心聲,讓基層干部敢擔當、有作為、有干勁、有奔頭,轉變基層工作作風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這是好事,但把好事辦好,得有善作善成、久久為功的施政思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