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直補是為促進糧食生產、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財政按一定補貼標準和糧食實際種植面積對農戶直接給予的補貼。但在遼寧省新民市,9年內近7萬元的補貼款卻“補”給了該市城區中心敬老院院長李某。
李某本以為自己可以瞞天過海,但她的伎倆被沈陽市正風肅紀監督員逮了個正著。近日,李某因貪污罪被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10萬元。此前,李某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新華網)
一些基層干部群眾反映,農業補貼政策的初衷是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以農戶承包地面積進行補貼,真正流轉土地種糧的農民卻拿不到補貼,導致政策激勵和促進作用趨于弱化,應對補貼政策作出調整和完善。
基層干部群眾反映的這一問題,確實存在一定的普遍性,這就說明我們的政策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要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強監管”的要求來完善。
具體政策是,繼續增加農業補貼資金規模,新增補貼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合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傾斜。繼續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糧種補貼,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擴大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范圍。除了擴大補貼以外,還要按照生產成本加合理利潤的原則,繼續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充分發揮價格對農民種糧的激勵作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