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齊明亮的標準廠房,綠樹成蔭的園區道路,溫馨舒適的工人宿舍,毗鄰而建的配套污水處理廠……在湖州吳興砂洗行業摸爬滾打二十多年的許敏,沒想到砂洗工廠有一天能如眼前這般的“高大上”,終還河流一片清澈。(新華社 8月13日)
作為太湖南岸吳興砂洗印花行業,曾被稱為長江邊上的“大染缸”,卻在經濟轉型發展中實現了華麗轉身,既為工人提供了“高大上”的工作環境,又還河流一片清澈。其保護環境的動力來自于哪里呢?
環境惡化的倒逼產能升級。吳興砂洗印花行業,分散在村鎮的周邊,多為家庭作坊,車間雜亂,砂洗廢水產生量大,是當地河道和太湖流域水環境的重點污染源。不僅給產業工人自身和周邊居民生活造成了危害,更成為生態建設的短板,也為了經濟持續發展留下了隱患,迫使當地在痛定思痛中下定了環境整治的信心,在建設“美麗中國”中擔當起責任。
高標準園區為企業發展贏得活力。要有效改善當地水環境,只有在經濟轉型發展中,關停、整治村鎮周邊砂洗、印花,以科學的態度,巨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建設高標準的印花產業園區,讓生產企業整體搬遷入園。園區通過落后設備更新換代、規范生產管理、降低能耗水耗等組合拳,實現水、電、氣等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建設“一站式”污水處理廠,解決了企業生產環保的后顧之憂,既消除了砂洗、印花等 落后產能,對空氣和水環境的污染,又改善了產業工人和居民的生活環境,調動了產業工人的生產積極性。
環境的修復還原生態。當地在引導砂洗、印花產業入園生產的同時,加大了村鎮周邊環境的修復,對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提升,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呈現出整齊明亮的標準廠房,綠樹成蔭的園區道路,溫馨舒適的工人宿舍等一副美麗的畫卷。環境惡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既為經濟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招商引資擦亮了生態招牌。
保護生態環境要從基礎抓起。雖然整治環境突出問題要強化群眾依法保護環境的觀念,更重要的是當地政府,要在保護生態環境中,以倒逼機制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關鍵是要登高望遠,對產業發展要有科學規劃,強化小園區大產業的思維,不斷優化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污水等處理設施,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引導各類產業入園分區發展。既優化了企業發展環境,提升了企業發展活力;又增加了企業綠色生態的含金量,為以企招商、延伸產業鏈條創造了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在改善當地環境中,為群眾創造了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為企業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作者單位:鹽亭縣科技和商務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