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農業和農村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日前印發《關于開展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從今年開始開展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爭取用3年時間,形成鄉村振興的整體打法,為全省面上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探索經驗、提供實踐支撐。目前,全省已確定21個市(州)的30個縣(市、區)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單位。(2018年6月4日 四川日報)
鄉村振興戰略雖然主要鎖定的是“三農”問題,最終目的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但絕不是說鄉村振興就不需要城市或其它產業的支持與配合,而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獨自發展。所以,四川省根據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專門制定了城鄉融合發展計劃,并以3年為期開展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從而為全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探索經驗、提供實踐支撐。
根據《意見》,四川將對試點縣(市、區)探索采取“四個優先”,即: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按說,有了“四個優先”這樣的重要生產要素作保證,城鄉融合發展“實驗田”獲得高產、豐產應該在預料之中。不過,筆者以為,還得加上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在干部的配備上不能僅限于優先考慮,而是必須找準、用好。
就拿種田來說吧,即便其它的生產要素都堪稱完美,但要是讓一幫門外漢去種,最終的收獲也不可能太大。所以,試點工作能否取得成功從而達到預期的結果,后三個“優先”雖然不可或缺,但第一個“優先”才至關重要。也就是說,欲取得城鄉融合發展“實驗田”高產、豐產的最關鍵一環,是找準、用好“種田人”。為此,筆者建議:
一是要選準、用好干部,尤其是各級班子成員。要把政治覺悟高、全局意識強、有責任擔當、能干事創業、不追名逐利等作為選配試點單位領導干部的主要標準。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干部隊伍的穩定;即便是擬對工作成績斐然的干部提拔使用,最好也能等3年期滿后再“論功行賞”。
二是各級班子中,不能少了具有較豐富“三農”工作管理經驗的成員。尤其是鄉鎮班子中,有農科院、所學習背景的成員應當不少于兩名,而且其黨、政“一把手”中至少有一人當屬此列;畢竟鄉級政府的主要職責就是“三農”工作,抓好主業是其工作的重心和根本。
三是在充實鄉鎮公務員隊伍時,按比例為有農科院、所學習背景的考生留出一定數量的專屬名額。這不僅有利于改變當前鄉鎮公務員隊伍中專業結構與所擔負的職責不太匹配的現狀,還能讓更多與“三農”相關的人才找到用武之地。試點工作才剛剛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讓更多的農科專業畢業生充實到鄉鎮公務員隊伍中來,既是當前試點工作的需要,更可為3年后全面鋪開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儲備更多“種子”。
總之,唯有人,才是決定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作者地址:四川省江油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