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土八路”博士,做出了影響世界的成果,得到的特別待遇是“破格提拔研究員”;而一個作為人才引進“海歸”博士,也許什么都還沒做,就已經當上了“研究員”。 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講起了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對比。(3月8日 上觀新聞)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勾勒出鄉村振興的美麗藍圖。然而,唯有“人才興,事業方興;人才強,鄉村方強”,離開人才,再美好的藍圖也難以實現。鄉村振興的當務之急在于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鄉村的每一次大發展,都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我們要“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近些年,全國各地在留住人才、搶來人才上面,舉措很多,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然而,一些地區、行業對待人才依然存在“外來和尚好念經”“厚此薄彼”的現象。比如王建宇院長講到的那個現象,引進“海歸”博士,“研究員”待遇基本上是一個墊底的條件,然而,我國自己培養的“土博士”,在做出了影響世界的成果后,才能得到“破格提拔研究員”的待遇。這“破格”兩字,太過刺眼,也太傷人心。
我們常說“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能力和水平達到了,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我們又何必舍近求遠,過多的看重喝過洋墨水的“海歸”精英,本土人才也值得我們為之“一擲千金”。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從來不欠缺潛力,中國農民從來不缺少智慧。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偉大實踐中,我們不能固守“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陳舊思想,冷落了占大多數的本土人才。只有給予本土人才和“海歸”同等待遇,才能更好地儲蓄富足的人才資源,才能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
最后,筆者想說,培養本土人才、留住本土人才、使用本土人才與從國外進行人才引進相比,更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既然叫人才,那就要以才識人、以才辨人,不要管他是本土的還是國外引進的”,都值得我們重視和激勵。我們應當及時出臺有關政策,加大對本土人才的培育和使用,讓他們在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立新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