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子女教育受到當地父母的重視,“教育移民”現象愈加盛行。為了方便孩子上學,有經濟條件的家庭在縣城買房,一些家長還專職陪讀。而舉家遷入教育條件更好的地區,成為農村教育的新動向。(澎湃新聞 2月22日)
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子女教育一直都是是家長最關心的話題。現如今,縣城教師工資的提升使得越來越多的優質師資從農村流向縣城,縣城教育質量大大提升,況且這個階段的孩子多處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校的日常開支并不大,加上農村和縣城的生活成本差距并不十分明顯,大多數家庭能買得起所謂“學區房”,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有能力把自己的孩子送往縣城。然而,在農村學生大量流入縣城的同時,鄉村學校面臨的卻是缺少師資和生源,有些學校甚至面臨倒閉,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然而,把孩子送去縣城讀書,孩子都會取得好成績嗎?又有幾個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2017年底發布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7》顯示,進城讀書兒童學習受益情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家長把孩子完全交給了學校,忽視了孩子的身心發展,對孩子關心欠缺,忽視了孩子的營養健康。有些學生進縣城后受到外界的誘惑更多,也更容易分心。就像裴老師說的那樣,“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并不是一個好學校、好學區就能解決的,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共同配合。”另外,要大力振興鄉村,發展鄉村教育,完善鄉村學校基礎設施建,優化鄉村環境;提高鄉村教師的福利待遇,留住優質師資,讓在鄉村的孩子有學校可去,有知識可學,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孩子的成長發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