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部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下發《關于請做好散煤綜合治理確保群眾溫暖過冬工作的函》特急文件,提出堅持以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為第一原則,“沒有完工的項目或地方,繼續沿用過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12月7日 澎湃新聞)
“2+26”城市是指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的沿線城市,其開展了不同程度的“煤改氣”行動,不少城市也將該城部分地區劃為“禁煤區”。
從出發點來看,“煤改氣”是為了“綠水青山”,作為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其不僅能夠改善居民的取暖條件,更是環保治理的一劑良藥。“初心”雖好,但是由于各地工作進展不一樣,一些“煤改氣”尚未完成的地區卻依然嚴禁民眾使用燃煤取暖,使一些民眾凍出病來,甚至出現了一些學校讓學生“跑步取暖”的現象,飽受群眾詬病。
面對部分地區因“煤改氣”未完成而導致的取暖難題,環保部特急函“堅持保障群眾溫暖過冬”這一原則,體現了對困難群眾的牽掛,彰顯了民生無小事的理念,讓人看到了生硬制度下的人情味,體會到了冰冷規則下的“溫暖”。在贊揚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思考,怎么才能讓“煤改氣”真正的把人民百姓“暖”起來。
第一,煤改氣工作要循序漸進。作為一項滿足民群眾對美好環境需要而實施的改革舉措,煤改氣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工作的完成需要時間和精力,煤改氣需要要合理規劃、科學統籌、步步為營、積極推進,通過大膽的設想、周密的規劃、科學的決策、謹慎的求證,充分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二,要講究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黨的思想路線,在煤改氣這一工作的實施中,就應該要注意到矛盾的特殊性,要根據人民群眾的實際情況做出適時的調整,特別是要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要保障好人民群眾的供暖,避免再次出現“有煤不可用、無氣受寒凍”的現象。
第三,要以人為本。說道底,“煤改氣”工作的初衷就是為了“人”,這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檢驗工作成效的目的地。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各項工作的展開都應該時時想著想著群眾,心里裝著群眾。煤改氣這項工作,就應該深入群眾、貼近群眾、依靠群眾,要把群眾的需求作為重中之重,要始終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脫離了老百姓,脫離了人民群眾,無論什么工作,都會成為無本之末、無水之源。因此,開展在煤改氣這項工作,就要把人民群眾放在首位,想群眾之所想、優群眾之所憂、解群眾之所難。
煤改氣是環保的一項重要工作,其的重要性無可置疑,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還是要更加的考慮到百姓“冷暖”,一方面是身體的冷暖,更重要的民心“冷暖”。人心向背,只有百姓說好,我們的工作才能說好,人民群眾的開心笑顏,才是我們工作的“滿分”答卷,我們要時時刻刻要把百姓裝在心中,把百姓的安居做為自己的事業,把百姓的溫暖作為自己的幸福。
(作者地址:四川三臺)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