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江西省余江縣平定鄉店上洪家村。以前只要談到我們村,人們就會說,哦,知道了,那個敢把鄉長從床上抓起來的有名上訪村,我的堂叔就上訪到北京。鄉干部對我說,你們村就別提要辦什么事,能不出事就阿彌陀佛了。的確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村里三大家族是明爭暗斗,打架相罵,鬧得雞犬不寧。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聞名遐邇的落后村,卻成了一個聲名鵲起的宅改新村,他們把村莊打造成了一個“文明洪家、生態洪家、法制洪家、書香洪家”,連著名三農專家陳錫文、國土部長姜大明都跑到我們村去調研,前來取經學習的人是絡繹不絕。他們來學習我們村是如何成立村民理事會的,如何充分發揮村民理事的作用,通過協商民主解決矛盾的。
堂弟三丁是村民理事會的理事,他告訴我,三大家族各選3名理事,這是一種平衡。理事是村里的能人,村里辦什么事,先由村民理事會進行討論決定。決定了的事大家就齊心協力干,做到公平公正,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一碗水端平,還要盡量聽取大家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意愿。比如拆遷“空心房”,那個家族的人思想不通,由那個家族的理事去做工作。人家家族的人思想一做就通了,我們家族的人硬是要做釘子戶,我們的臉往哪兒擱?村里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想想在理,思想也就通了。在外的年輕人自發成立了洪家村青年基金會,捐款為村里搞建設,利用微信朋友圈為建設家鄉出謀劃策,幫助村民理事會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共同建設美麗家鄉。
兩年前,村里沒有一條好路,路窄抬個打谷機也難,碰到下雨,臟水橫流。如今是水泥路鋪到每家每戶,不僅是好抬打谷機,而且小車誰家都可開到大門口。村道、廣場有花木,每到華燈初下,大娘大媽跳起了廣場舞。村里還建了老年人居住活動中心。以前爭一塊地建廚房爭得頭破血流,拆掉了“空心房”后,村民建房就是10年后也有宅基地可建,不用再占糧田了。最值得驕傲的是村里還建了全縣唯一的自然村圖書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