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決勝階段,當前的主攻方向是深度貧困。深度貧困之“深”,是在自然方面生存條件惡劣、災害多發、位置偏遠,在社會方面發育滯后、文明程度低,重要的一點是脫貧內生動力不足,主要體現為脫貧意識差、信心缺、能力弱。(09月11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面對深入貧困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交通困難,個別貧困群眾“不怕窮”“等靠要”思想嚴重的問題,幫扶干部怎么幫?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開出了精準的藥方,“攻心”為上轉觀念,技能幫扶提升內生動力。
改變觀念“心”處著眼。面對深度貧困地區群眾存在的思想問題,作為幫扶干部既要客觀分析其致貧的原因,既有自然條件的約束,也有傳統觀念的束縛,更有缺乏脫貧致富的勇氣。因而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落實黨惠民政策中更新觀念,在外出參觀發展中拓寬視野,在以心交心中增強戰勝困難的底氣,在春雨細于聲的思想工作中,一步一個足印地改變千百年來形成的那些落后的觀念、習俗,激發其“要我富”為“我要富”的欲望,自覺從脫貧攻堅的對象轉變為脫貧致富的主體,因為我國每年有超過1000萬以上人口脫貧,就是深深的實踐。
改善條件實處著力。幫扶干部要綜合運用好上級的扶貧政策、資金,帶著貧困群眾在一線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傳播脫貧攻堅中的先進典型,道明貧困地區獨特的自然風景,在引導其發展壯大傳統產業的同時,引進龍頭企業開發當地優質農產品,培育新興產業,加大旅游開發,在帶動貧困群眾就業中強化技術的培訓,傳播新的生產發展理念,激發其渴望發展致富的內生動力,在依托政府的項目資金扶持中成為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帶動更多的群眾致富奔康。
貼心幫扶對癥下藥。群眾的貧困的原因有千萬條,解決致富的鑰匙只有一把,對癥下藥解決思想問題是關鍵。因而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打好脫貧攻堅的組合拳,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幫助發展產業。充分利用農民夜校、廣電網等平臺,加強政策和技能培訓,鍛造復合型的技能人才,既立中本地產業發展增收,又立足勞務輸出致富,讓更多貧困群眾在消除陳舊觀念中成為致富先鋒,就能實現總書記“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目標。
(作者地址:鹽亭縣金雞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