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類文明能走多遠取決于可持續農業:20個基本事實
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因資本介入,并主導了科學的方向以后,出現了很大的偏差,表現為社會矛盾日益加劇,人與自然的關系更為緊張,人類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乃至環境悲痛派人士發出了人類能否平安度過本世紀的“世紀之問”。實際上,人類文明還能走多遠,取決于可持續農業還能否回歸,可持續農業還能走多遠。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取決于以下幾個20個基本事實:
1氣候變化、極端氣候天氣已危害人類。農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占據人類總排放量的30-50%,這些活動包括生產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污染環境,砍伐森林、開墾草原等生產用作賺錢的商品糧,嚴重干擾了地球陸地碳庫。
2人類從事覓食的人群已經嚴重縮小,最發達的美國從事農業的人群僅占其人口比例的1.8%,技術進步解放了生產力但同時制造了更多環境與社會問題。
3最發達國家的肥胖人群已高達三分之一以上,說明被喂養的人口面臨著不可逆轉的食品安全問題與生殖問題。
4醫院人滿為患,累死醫生的現象不斷出現,且很難在短期內改善。食物鏈污染制造了大量病人,靠醫院難以醫治。
5農田里到處充滿殺機,越發達國家越依靠農藥,因為人工昂貴,發展中國家尤其中國盲目學美國,使用了更多的化學物質,造成了更為嚴重的環境污染。
6化工廠排放的不僅僅僅是廢氣,還有化學定時炸彈,即使廢棄的廠礦,其中的化工產物或重金屬也很難處理。
7人類可持續利用的作物、蔬菜與禽、獸類品種資源越來越少,栽培與養殖物種多樣性嚴重下降,優質遺傳基因喪失,人類依靠種子公司提供種子成為常態,但風險日益加大。
8 人類用種植莊稼的辦法種植中草藥,不僅實現了跨地域種植,還實現了反季節種植,不僅使用大量農藥化肥和除草劑,還使用轉基因技術,使得能夠救命的中藥材質量大幅度下降。
9耕地質量不斷下降,生產力下降,土壤因大量使用化學物質和大型機器造成微生物和動物群落喪失,植物根系微生態環境惡化。
10食品質量下降,營養空洞形成,隱形饑餓出現。全人類食用的蔬菜類大都采取工廠化反季節生產。
11反季節蔬菜使得蔬菜疏通血管的功能降低,單行結實或無性結實成為常態,人類失去對優質瓜果蔬菜的口感記憶。
12 讓動物速生,工廠化養殖,造成抗生素、激素、微量元素(重金屬為主)濫用,動物提高的蛋白已經失去了傳統意義上的優質安全和好口感,工廠化養殖的雞(45天左右長大)只能叫“雞形物”(徒有外形,但內涵已嚴重改變),而非健康的雞肉。
13養殖動物的壽命越來越低,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出現下降。
14各種添加劑合法使用在食物加工過程中,不使用化學添加劑(鹽等傳統食料除外)的小型化作坊式加工模式反而變為非法。
15長期常溫存放不腐爛的食物,先是出現在餐桌上,然后進入腸胃,抗菌的食物也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進行影響其功能。
16貪婪的資本綁架了科學(醫學、中醫學、農學、園藝學、畜牧學等),使其變成謀財害命的幫兇。
17眾多利益集團從不同的方面破壞生態系統和物種,國際條約無法協調利益國與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只有發動戰爭。
18人類為爭奪資源,強化軍事,各種武器不斷升級,從原來的核武器,上升到核磁武器、氣象武器、基因武器、疫苗武器和病毒武器,其毀滅性越來越文明,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殺人不見血”。。
19減少溫室氣候排放,減少環境污染和食物鏈污染,從源頭少制造病人,提高人均壽命,發揮人體固有的疾病自我修復功能。所有這一切需要自然界提供真正的食物與中藥材。
20人類必須理性回歸,重新定位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自食其力為主導,通過社會分工獲得的財富,換回優質安全食物和社會服務,回歸生態農業,建設生態文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博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