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的理論涵義
從理論上來說,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源自于生態農業經濟管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融合了經濟學、生態學、管理學三門學科知識。給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下一個定義: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生態系統原理為基礎,以現代科學技術和物質裝備為手段,以品牌化、組織化、規模化為重點,以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為目標,形成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經營形式。
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有三層涵義:
01、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指利用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能量轉換定律和生物之間的共生、互養規律,結合本地資源結構,建立一個或多個“一業為主、綜合發展、多級轉換、良性循環”的高效無廢料系統。
02、現代生態農業
突出現代的理念,由自給的封閉小循環到外給的開放大循環,由傳統的一家一戶小規模生產到現代社會化適度規模生產。
03、以產業化經營方式來推進
農業產業要生態化,生態農業要產業化,用市場化的力量來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重點是通過品牌化引領、組織化聯合、規模化經營,引導企業開發優質優價的生態農產品,推動農業產業經營與生態良性循環互動。
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重點是打造“五鏈一體”:產業鏈、價值鏈、主體鏈、創新鏈、利益鏈。通過這“五個鏈條”來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推進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以集群化打造產業鏈;
通過終端產品體現,以品牌化打造價值鏈;
把各類主體鏈接在一起,以組織化打造主體鏈;
推動系統、整體、協調發展,以信息化打造創新鏈;
促進各主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以共贏化打造利益鏈。
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的實踐模式
實踐中,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品牌引領、循環利用和三產融合,探索構建產品生態圈、企業生態圈和產業生態圈三位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
1、以品牌化運營打造產品生態圈
探索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加工流通、消費全程可追溯體系。如祁門紅茶,從品牌標志上來說,首先是一個區域公共品牌,其次祁門紅茶是企業品牌,再次還是產品品牌。產品的內質如何,還要看是無公害的、綠色的、還是有機的。通過對祁門紅茶的品牌化運營,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三者相互聯系、協同演變、有機融合,形成了一個產品生態圈。
2、以聯合體組織打造企業生態圈
一個品牌產品包括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也就是說在產業鏈條上有若干個生產經營主體。目前,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很快,如何提升價值鏈、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家庭農場、合作社希望通過與龍頭企業的聯合,分享從生產、加工到銷售各個環節的利潤,龍頭企業也希望獲得穩定的、安全的農產品原料,降低市場交易風險,相互之間聯合與合作的需求強烈,催生了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筆者對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下了一個定義,就是以促進農業增效、企業增利、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同一產業品牌為市場導向,建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契約形成要素、產業、利益的緊密連接,集生產、加工、服務為一體化的新型農業經營組織的聯盟。
3、以復合式循環打造區域產業生態圈
就是通過植物生產、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的循環生態系統,推進種養加、貿工農一體化,實現地域范圍內的復合式循環,即構建以企業為單元的生態小循環、以示范園區為單元的生態中循環、以縣域為單元的生態大循環。擴展到縣域大單元,有6個生態圈。
城市生態圈:也就是構建一個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五位一體的大生態、大循環、大和諧的生態文明社會模式。
經濟生態圈:也就是構建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五化”驅動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
產業生態圈:也就是構建全球價值鏈一二三產業復合聯動型的生態產業體系。
農業產業生態圈:也就是構建復合式循環的區域產業生態圈。其他產業也一樣。
聯合體組織的企業生態圈
品牌化運營的產品生態圈
作者系安徽省阜陽市委副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