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青壯年涌入城市務工,剩下老人、婦女、小孩留守農村,造成一些地方農業生產勞動力缺乏。同時,受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大、異常氣候災害多發、農資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土地產出效益較低且不穩定,導致一些農民的土地出現撂荒現象。對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采取多種措施,激發群眾種地的熱情,促進現代農業健康持續發展。
一要加強基礎建設,筑牢豐收根基。目前仍有部分土地配套的基礎設施較差,要加大投入,抓好基本農田建設,通過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田間道路建設等措施,達到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標準,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二要加快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要積極推進農業經營方式轉變,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職業農民,加強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三要解決銷路難題,實現農民增收。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嚴格按照認證標準種植,提高產品品質;配套建立精深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塑造區域特色產品品牌,提升市場占有率;引導涉農企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與農戶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傳統銷售與網絡銷售結合,多渠道開辟銷售渠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08-3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