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5年8月,河南共選派12332名優秀干部駐村任第一書記,省直機關選派的221名第一書記中,處級干部占比達到91%。從一系列數字可以看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河南在選派第一書記方面可以說是“不惜血本”。(6月14日《人民日報》)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級組織是群眾脫貧致富的火車頭,而村第一書記就是列車長。當前的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在這關鍵時刻,優秀的第一書記能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確保人民群眾能夠真正地共享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反之,“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帶頭人如果宗旨意識不強、服務基層不力,對扶貧工作重視不夠、脫貧攻堅措施不得力、扶貧任務落實不到位。這對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來說無疑是“攔路虎”“絆腳石”。
遺憾的是,目前有極少數干部思想覺悟低,爭取“第一書記”不是想為群眾做事,而是想得到背后的“好處”。因此,精準選派第一書記,要完善機制、細化標準、嚴格程序,劃定重點范圍、突出履職能力,堅持選賢用能、力戒濫竽充數。把真正“講政治、講標準、講素質”,“愿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精兵強將選出來。把熟悉農村工作,有基層經驗,能夠處理復雜疑難問題的干部用起來。給人才更多施展空間。
當然,有些第一書記在工作中或許會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或許思想會懈怠。對此我們應將扶貧成效列入干部考核,對那些在扶貧工作中駐村少而回城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扶貧工作不力的干部應及時“召回”。把那些掛名不出力,在職不盡責的人“踢”出去,把崗位騰出來。對那些在扶貧工作中能夠真正地下基層、接地氣、搞調研,敢于去啃“扶貧”這塊“硬骨頭”,交出滿意答卷的黨員干部,優先提拔使用。最大程度激發廣大領導干部的工作激情和工作熱情。
習近平總書記在指示精準扶貧工作中多次強調“因村派人要精準”。解決了“誰來扶”的問題,“扶持誰”“怎么扶”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當下,河南第一書記已經遍布河南各個角落,實現所有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全覆蓋。相信河南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再是“難”事。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平武龍安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