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市是全國著名的蘋果產地,“煙臺蘋果萊陽梨”中的煙臺蘋果的主產區就位于該市。
由于果樹多,農民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多,什么病害,蟲害,營養缺乏等等,各種專家到棲霞的非常多。于是,搞農藥的,搞地膜的,搞化肥的,搞有機肥的,搞病害的,搞除草劑的,搞保鮮的,紛紛從科研院校來到棲霞。棲霞市的農民大概是全國農民見專家最多的。
而我們的專家現在的確是專家,在一個領域鉆研很深,但對別的專業了解較少,更關鍵的是,他們背后都有自己的產品,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他們往往貶低別人的技術,夸大自己的技術效果。
這樣做的結果是,農民花了錢往往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問題越來越多。農民吃虧上當多了,對專家就采取了本能的躲避態度,甚至討厭見專家。
其實,果樹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是復雜的,是綜合的問題,不是一兩個技術能夠解決的,如果像醫院里對待病人那樣,采取多專家會診的辦法,真正果樹的具體病蟲害或其他問題,找出真正的原因來,那么農民就不用走彎路。遺憾的是,專家也不愿意見專家,同行是冤家,他們從不同渠道來,帶來不同的說法:有說他們化肥多么多么好的;有說微量元素多么厲害的;有說蟲害多么可怕、不用他們的藥就絕產的;有說病害更要命的;還有說果樹用有機肥是不管用的,要用他們生產的(現在的有機肥市場也亂了,摻雜使假嚴重),就是不說如何讓蘋果健康,少生病的道理。
政府也邀請一些專家來地頭為農民講一些科學技術講座。遺憾的是,每每講到中間,專家們就開始推銷自己的產品,農民聽到半截不對勁就悄悄離開了,讓政府領導很尷尬。
今年煙臺大旱,棲霞蘋果樹有不少旱死的,農民損失嚴重。他們既盼望專家解決樹木死亡問題,又擔心專家忽悠他們。
“防賊防盜防專家”,成為棲霞農民的口頭禪,這真是中國科技界的恥辱啊。我們的專家教授如果不重視名譽的重要性,為那點小利足以讓他們斯文掃地,連農民都看不起他們了。
針對果樹出現的嚴重問題
我們課題組在棲霞寺口鎮布局了“六不用”示范點。我的初步判斷,棲霞蘋果遇到的問題很多是人為的,是專家長期轟炸式推銷各自產品造成的,是農民貪圖省事破壞果樹生長的基本環境,尤其是根系微環境,導致土壤板結、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失衡而造成的。最近,我帶著有機果樹研究的一名博士生和一位研究生,現場來看他們的實驗效果。
我們的技術是化肥、農藥、地膜、除草劑、合成激素、轉基因都不用,恢復生態平衡,促進元素循環,讓果樹生長旺盛,少生病或不生病;預防為主,蟲害不危害;不除雜草,反而種草保濕養樹。這樣的做法,棲霞農民剛一聽都是搖頭,以為又是來忽悠他們的。
我們不跟農民宣傳什么,只是默默地做。當地鄉鎮領導和市電視臺的記者聽說我們團隊到了基地都趕過來看。
事實讓他們信服了,我們的土壤是松軟的,本次大旱沒有一棵樹木死亡,澆水后緊跟著割草養護,土壤濕度可保持半個月,成功地躲開了干旱脅迫。今年豐收在望,去年“六不用”技術的蘋果產量達到8000斤/畝, 今年有望超過這個產量。更關鍵的是,我們的蘋果質量好,價位高,一畝等于兩畝果園的收入。
更關鍵的是,農藥沒有了,化肥不用了,除草劑不用了,環境改善了,水源地也得以保護;可以預見的結果是,棲霞60萬畝蘋果園告別農藥化肥除草劑,該市醫院里的癌癥病人數量將急劇下降。
主管農業的副鎮長看到上面的效果,主動告訴我上述棲霞農民恨專家的原因;電視臺的記者說是他看到過的棲霞最健康的果園,他從來沒有見到過腳踩上去如此松軟的果園土壤,連生長出來的雜草顏色都是爽心悅目的。
我們沒有自己的產品可推銷,我們宣傳的是生態的理念,最終的收益是生態環境,是市民的健康,是農民收入提高。其實,所有的技術歸功于大自然,我們只不過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各個寶貴的物種而已。在農民和專家眼里的害蟲,其實都是一些普通的物種,他們有生存的權利,我們的技術是在物種生存的前提下,對果樹不產生危害,控制種群數量,實現生態平衡,最終實現高產,優質優價。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科學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