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山西省扶貧辦了解到,該省今年將建立貧困縣退出機制,明確貧困縣、貧困人口退出標準、退出程序,杜絕數字脫貧、算賬脫貧。(3月15日新華網)
全面精準脫貧攻堅怎么破?時間緊迫、任務沉重、形勢嚴峻、挑戰重重,加之各個貧困地區面對的扶貧情況千差萬別,存在著諸多變數,這對各地各級黨委政府是不小的考驗。其實如期實現全面脫貧,并非“難于上青天”,關鍵是扭住精準二字,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做到“水滴石穿”。
但精準扶貧之所以艱難,難就難在如何扭住“精準”,這涉及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但這“六個精準”實難把握,只要在任何一個環節一個層面一個時間節點“暗箱操作”,就可能讓精準扶貧成為形式主義,形成“數字脫貧”、“算賬脫貧”、“紙上脫貧”,由此敷衍上級檢查,忽悠群眾,這是全面精準扶貧工作推進中必須要著重注意和高度警惕的。
比如,一些基層地方,扶貧對象評定,從貧困標準、貧困戶數、扶貧措施、扶貧數據錄入系統的時間都一一詳細列出要求基層執行,但問題就出在這。畢竟基層的扶貧面臨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整體上,或相對貧困,或相對富裕,在確定扶貧戶數時應當以實際情況來評定,是多少戶就是多少戶。但有的人視國家扶貧政策為“不勞而獲”的機遇,“打招呼”、“走關系”也要評上“貧困戶”,以便吃上“低保”、享受各種額外“幫扶”。再者就是貧困數據的統計上存在忽悠、糊弄的行為,上級明確時限,基層為了及時未完成上級交代,免于通報問責,求快緊趕,不免要弄虛作假。實際上,摸清貧困數據需要扶貧工作者深入基層實地進行全面仔細的調查了解,并與公安、民政、殘聯、銀行等部門數據共享,掌握貧困戶真實家底和致貧因素,才能讓精準扶貧步步精準。
謹防貧困縣退出機制成為形式主義。建立貧困縣退出機制,無疑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之一,便于及時根據扶貧進度、扶貧成效,調整扶貧對象、扶貧舉措,避免數字脫貧,實現精準扶貧、扶貧精準、徹底扶貧、扶貧徹底。然而也當謹防貧困縣退出機制在實際操作中無法落實。比如,明明已經全面脫貧了,但為了繼續享受國家扶貧政策,助力當地經濟發展,便在統計數據上作手腳,讓已經脫貧的群眾充當貧困戶。顯然,要避免貧困縣退出機制成為形式主義,還需明確貧困縣、貧困人口退出標準、退出程度,推行脫貧成效第三方評估機制,納入最廣泛的媒體和群眾監督力量,形成對脫貧成效的全方位立體監督,確保全面精準脫貧精準到位,積小勝為大勝,持續減少貧困存量,讓全面脫貧目標如期實現。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