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2021年12月14日 第10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我們在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了偉大歷史性成就,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近日,由陳文勝組織團隊開展深入調研所著的《大國小村》一書,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認真總結了湖南十八洞村脫貧致富的主要做法、實踐創造和基本經驗,為講好十八洞村乃至全國的脫貧故事作出重要貢獻。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十八洞村考察,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十八洞村成了全國精準扶貧的首倡地。十八洞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黨和政府的帶領和社會幫扶下,短短3年時間便擺脫貧困,走上了一條具有典型意義的脫貧致富道路。
全景式、立體化的描述。該書詳細記錄了我國脫貧攻堅戰略在一個村寨的貫徹落實過程,全景式、立體化呈現了十八洞村人擺脫貧困、奔向小康的奮斗歷程,展現了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樣本,反映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內在要求和規律性特征。成為全方位刻畫十八洞村擺脫貧困、奔向小康的歷史縮影與現實樣本。
學理性、思想性和實踐性相結合。作者從社會結構的重塑、治理模式的變化等宏觀視域來研究,反映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內在要求與基本規律,豐富了脫貧攻堅模式研究;嚴謹而科學地對十八洞村發展存在的短板、返貧風險等進行了探討,對于我們研究脫貧地區如何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確保穩定可持續脫貧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該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書中關于村莊治理的思考,以及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在治理人才的培養、“互助五興”管理模式、治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等方面的具體實踐,為鄉村振興大背景下有效推進鄉村治理提供了典范和樣本。這對我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我們開展工作提供更多思路和參考。
(作者系山西日報理論部編輯;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山西日報》2021年12月14日 第10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