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推進農業農村兩個現代化,這是鄉村振興的總目標。實現農業農村這兩個現代化的總目標,迫切需要農業農村兩個服務體系,一個是農業生產性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一個是農村生活性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近些年來,這兩個體系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這兩個服務體系的供給在三農領域仍然是個短版。下面就如何解決這個短板問題講幾點認識和思考。
一、要把農業農村兩個服務體系辦成大產業,走產業化的路子
目前,我們已經有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了37萬,各類龍頭企業12萬多家,家庭農場60多萬家,合作社220多萬家。特別是各類的涉農電商企業也超過了3萬家。我看到一個數字,農村生產性的服務業收入現在超過了6000多億元,但是目前我們仍然是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仍然存在著發展滯后、服務能力薄弱、專業化程度不高、體制機制不夠健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兩個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我認為在十四五時期,兩個服務體系的加快發展面臨著良好的機遇和黃金期,加快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最為重要的是,要以中央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導,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把兩個服務體系辦成一個大的產業,當成產業來辦,提高兩個服務體系的產業化程度。我們應該大力推進兩個服務體系向服務產業的轉變,向市場主體的轉變,向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的轉變,真正建立起中國特色的農業農村專業化、社會化的服務業。
二、新時代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產業功能及其戰略性定位
現在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一是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產業的領域進一步拓寬,從生產到生活,從產前到產中、產后,從加工到流通,從一產到農村的二三產業,從專項服務到綜合領域。二是從行政手段到市場運作,市場化程度提高了,市場主體的地位進一步明確。三是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產業的服務機制進一步創新,我認為這是在農業生產性社會化服務的一個亮點,主要是實行土地托管、代耕代種、全耕全種、股份合作。四是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產業的手段更加先進,提高了科技含量,應用現代的技術裝備,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等,把線上服務和線下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效率和質量進一步提高。五是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產業的服務制度和體系進一步完善了,制度化、契約化、合同化進一步增強,提高了服務的公信力。
三、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產業的扶持政策和未來發展趨勢。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加大了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產業扶持力度,這個政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的服務業的政策;第二方面是出臺了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政策,農業生產托管政策制定了出臺對發展農業生產性的社會化服務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未來,特別是在十四五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社會化服務業的發展態勢是什么?我認為有幾個態勢:
一是未來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業將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重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二是未來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產業將逐步健全和完善為政府主導加上農企主體,加上市場運作,加上政策扶持,加上農企雙贏,這樣一個經營機制。
三是未來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產業將成為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四是未來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產業將成為農村社會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載體。
作者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農業部副部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振興思想家》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