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君子文化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中,使之始終堅守“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范,真正做到愛國愛民、勤業敬業、誠實守信、與人為善,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項重要舉措。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繼承發揚君子文化所崇尚的傳統美德,對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觀的實現,具有直接有力的實踐作用。
君子文化融入踐行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觀意義重大深遠。君子文化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它與今天我們所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觀的踐行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關系。突出表現在:“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四個詞、八個字”把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我國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融為一體,成為當代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的行為準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
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君子文化融入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是其中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方面,君子文化是涵養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君子文化強調“精忠報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強調“精益求精”“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強調“民無信不立”“君子喻于義”“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善人者,人亦善之”“知恩圖報,善莫大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等,所有這些正是今天我們所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觀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另一方面,君子文化是踐行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觀的必然要求。君子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華所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理念和行為方式,決定了中國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觀只有植根于君子文化這塊肥沃的土壤中,才能被人們普遍理解和廣泛接受并轉化為
社會群體意識,才能為人們所自覺遵守和奉行,進而成為全體公民在現實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必須自覺奉行的最根本的價值追求和共同堅守的最基本的價值準則。
君子文化融入踐行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行勝于言。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如何將君子文化融入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觀的實現,并努力將道德實踐落實于人們日常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確保每個公民都能從自身做起,進而自覺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自我的社會價值追求,真正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轉化為愛崗敬業的實際行動,把“誠實守信、與人為善”融入到現代社會的友好交往。有鑒于此,筆者認為,至少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需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整個社會全力配合。君子文化有著深厚的思想根基和廣泛的社會認同,各級黨委、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在全社會范圍內繼承和弘揚君子文化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推廣并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價值觀的偉大實踐中,必須時刻注意在政策制定、價值引導、監督規范上積極作為,始終站在文化認同和價值觀建設的高度上謀劃布局、配置資源、組織協調,自覺主動將中華傳統君子文化融入到當代中國
努力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觀,形成整個社會全面配合,思想文化豐富多彩,宣傳方式喜聞樂見,各項工作環環相扣,制度機制成龍配套,這樣就能以其樹正氣、接地氣的特點,在全社會推廣開來,進而得到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普遍接受和廣泛認同,取得令人注目的現實成效。
第二,需要著力打造鮮活有效載體,切實加強示范引導。激活和倡行君子文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道德準則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實踐要求,需要著力打造一系列鮮活有效的載體,將君子文化的優秀精神融入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譬如:在機關黨員干部中開展“爭創人民滿意機關、爭當人民滿意公務員”等為主題的創先爭優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作用;在青少年學生中廣泛開展“誦中華經典,做有德之人”“閱讀經典,感悟人生”等為主題的經典文化進校園活動,大力推進中華傳統君子文化進校園。同時廣泛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企業、文明醫院、文明學校、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選樹、學習先進典型活動,把中華傳統君子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進而形成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君子文化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
第三,需要不斷發展創新君子文化、賦予其時代新內涵。君子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要求的。君子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時代不斷地賦予其新的內涵。也就是說,新時代的公民道德建設,必須與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在公民道德建設中,中華傳統君子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以及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主要內容的確立與規范,都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特別是核心價值觀等相吻合。比如,在對黨員干部的教育中,我們可以把中華傳統君子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賦予中華傳統君子文化以嶄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方式,轉化為黨員干部提升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營養,成為做合格黨員干部的要求內容。在對廣大群眾的教育中,我們可以把君子文化的傳統道德賦予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的內涵,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易于理解、便于記憶、樂于接受的道德規范。
第四,需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宣傳教育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宣傳載體具有快速、靈活、方便、應用廣泛、圖文并茂、音像兼備等優點,大力推進中華傳統君子文化網絡宣傳教育平臺載體、方式、手段的創新,使傳播路徑更加多元、傳播效果更加突出。比如:利用網絡共享性,開展引導式教育。通過建立不同層面的QQ群、微信群和博客、BBS,構建網絡宣傳平臺,變“號召式”“注入式”為“啟發式”“引導式”,讓人們潛移默化地認識君子文化,進而自覺地實踐君子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網絡多樣性,實行融合式教育。運用多種媒體渠道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化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先進典型宣傳活動、業余文化娛樂活動,變單一的“灌輸”式為多樣的“汲取”式,切實可行地把君子文化融入到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之中;利用網絡直接性,深化互動式教育。通過網上問卷調查、網上訪談、網上評議等網上互動方式,引導公共輿論,形成社會壓力,以此來大力弘揚君子文化的優秀精神,努力營造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濃厚氛圍,進而在全社會范圍內盡快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作者系湖南省桃花江灌區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