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是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個熱點,有利于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也改變了過去簡單給錢給物造成的扶智扶志不足的現象。但在消費扶貧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把簡單的購買行為等同于扶貧行為,把購買貧困地區的產品等同于購買貧困戶的產品,把購買的收入等同于農民的增收,把一次性購買等同于有效幫扶等,都是需要在實踐中予以克服的。
如何讓消費扶貧更加精準?首先要對標精準扶貧的要義,就是要精準施策,精準到戶,精準脫貧。各地在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比較好的探索,現歸納四種方式供大家參考。
脫貧標準倒推算法。對照國家劃定的當地脫貧收入水平,減去現有貧困戶收入水平,再推算到需要以什么樣的價格購買多少數量農民的農產品,就可以增加收入至脫貧收入水平之上。像一些幫扶企業在對口的貧困地區就實施過類似的做法,鼓勵企業員工與客戶消費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優點是,企業實力強的話,消費能力也強,能迅速達標;缺陷是若企業不再幫扶,可能消費關系不再,持續保持收入水平面臨困難。
增收提前計入法。即在消費農戶的產品時,把需要增收的額度提前計入農產品價格,每銷售一件農產品農戶就得到一份收入,適合零售式消費扶貧。像京東開發的“跑步雞”項目,就是提前把每只雞帶給貧困戶的收入計算在銷售價格內,只要賣出一份,農戶就能固定增收。優點是,便捷、直觀,推廣較快;缺點是,消費的量不好把控,有可能遠遠超出收入預期,也有可能不達標,另外就是價格就相對較高,消費者的接受度有限。像一些地方的土雞蛋把增收額度算進去,單個售價三四塊一個,有的消費者接受不了。
投資生產分紅法。圍繞當地的主導產業或特色產業,由對口幫扶單位注入一定資金,與貧困主體組成合作社或其他形式的生產主體,生產出的產品包銷,產生的利潤除農戶正常應得的一部分外,幫扶單位注入資金的分紅也二次分配給貧困戶。實際上是產品消費扶貧向生產消費扶貧的延伸,消費合作進一步深化。優點是更利于貧困地區產業和貧困戶的長遠發展,缺點是機制建立和生產管理比較麻煩,需要投入人員深度介入。
眾籌經營多元增收法。就是借鑒曾經紅極一時的偷菜游戲和網絡眾籌理念,集中部分貧困戶的土地,集中起來規劃成片,以幾十個平方為一個單元面向社會和網絡眾籌,單位土地面積的收入遠高于一般農田;再由政府或幫扶企業等完善基礎設施,組織貧困戶以打工的形式在田間作務;配套還設有農家樂、農家集市等服務項目,方便參與眾籌的“地主”參與。這樣的做
法把眾籌、電商、農業物聯網、三產融合等整合在一起,貧困戶可以從土地眾籌、田間務工、餐飲服務等多方面增收。像各地開展的“我在鄉下有塊田”“我在農家有棵蘋果樹”等都基本屬于這一類型。優點是,便于向社會大眾推廣參與;缺點是,地理位置不便的情況下,參與度不高,配套的服務開展有限,貧困戶的生產經營能力需要配套提高。
(二〇一九年五月十六日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