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冷波:村級民主制度的核心是要樹立農民的主體性

[ 作者:冷波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9-27 錄入:王惠敏 ]

1、當前村級民主制度的運行困境

村級民主的運行困境集中表現為村民自治的規范性與有效性難以有效對接。村民自治的規范性強調的是規范的民主制度安排,而有效性強調的是有效的村莊治理實踐。二者難以有效對接的具體表現為:一是規范的民主制度安排容易遭遇民主實踐過程中的“主體性困境”,即民主規則難以調動村民的政治參與,村莊陷入了治理性危機;二是有效的村莊政治實踐容易變成策略主義治理,即事件治理脫離了民主政治,村莊治理目標淪為了短期的局部秩序。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村級民主形式化,村莊最終無法實現善治。

當前,造成村級民主運行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村級組織缺乏行動能力,推進村級民主的動力不足。村民自治是一種自外而內的制度輸入,建立在這一制度基礎上的村級民主,本質上是一種動員式民主。村級組織是動員農民的主要組織,普通群眾大多屬于“無政治階層”,在村級組織缺乏行動能力的情況下,村級民主只能流于形式。

第二,村莊社會分化帶來政治參與壁壘,民主政治淪為精英的權力游戲。村莊民主政治參與的起點不平等,村級民主必然是有限的和排斥性的,村莊治理也會充斥著策略主義行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分化出了精英群體和普通農民群體,強勢的精英群體很容易將弱勢的農民群體排斥出村莊的公共政治之外。

第三,村莊主體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失衡,民主集中制原則缺乏認同基礎。村級組織只有做到了民主集中制原則才能讓“公共意志”順利落地,這就需要民主政治參與主體的權利與義務關系保持平衡。然而,在后稅費時代,村莊主體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失衡了,村莊到處彌漫著權力的無規則運作和權利的無序表達,村莊主體對民主集中制沒有認同感,公共決策難以達成和落地。

要想破解村級民主的運行困境,必須解決要想破解村級民主的運行困境,必須解決好上述三個問題。首先,要有一個強行動能力的村級組織,能夠有效地組織和動員群眾參與村莊民主政治;其次,要設置公共規則,抑制村莊社會分化帶來的政治參與主體不平等問題,讓村莊各主體的民主權利都能夠自主有序地表達;最后,要平衡村莊各主體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確保公共決策能夠在協商中達成并順利落地。

這是村級民主制度創新的方向和要求,但是村級民主發展呈現出漸進性特點,因此,村級民主建設需要以點帶面,首先找到一個切入點激活村莊公共政治,然后才能向更高層次和更廣范圍的協商民主邁進。

2、新型村級民主制度的實踐機制

成都市的村級民主制度創新為當前的村級民主建設提供了一種思路。重點圍繞村莊公共品供給,成立村民議事會和輸入公共服務資金,在組織和規則的框架內動員村莊多元主體參與民主協商與決策。這種民主制度運行的機制在于:一是通過以需求為導向的資源輸入方式激發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二是在組織和規則的框架內分層級地統籌與協商,三是平衡村莊多元參與主體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在上述機制的作用下,村級民主制度不僅運行成本較低,而且實踐效果較好。新型村級民主建設契合了民主發展的漸進性特點,以村莊公共品供給為切入點激活村莊公共政治,然后向更高層次和更廣范圍的協商民主邁進。

項目進村為村級民主建設提供了抓手,而村級民主制度建構又為后續項目進村提供了必要的組織載體和政治基礎,二者實現了良性循環,逐步地推進了村級民主建設。為了實現村級民主制度的有效運轉,項目進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其一,交給農民集體協商的項目不宜過大,盡量是關切農民生產生活的小微工程;其二,適當增加普惠式公共服務資金的輸入力度,保證村集體有一定的自主財權;其三,資源輸入不能變成只是國家辦好事,還需要動員村民出資投勞。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第5期“農民問題”欄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人妖系列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香综合 | 婷婷在线视频这里都是精品 | 中文字幕不卡视频 | 日本三级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