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朱永華:讓農民離市場近些更近些

[ 作者:朱永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3-02 錄入:王惠敏 ]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我省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整個現代化的質量。“三農”的“富美強”,拉近農民與市場的距離是很關鍵的一環。

如果以市場的活躍度、成熟度作為標尺,整個市場體系中,不同地區、不同人群與市場的距離存在著遠近差別。越離市場近,生產力因素越活躍,越能釋放其繁榮經濟的活力,從而更好地實現自我的發展。

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走向市場、融入市場的歷史。市場無形的偉力,帶動著全國人民走向今天的繁榮進步,也將助推我們進入建設全面小康的新時代。但廣大農村受制于多方面的原因,與市場有著較遠的距離,形象地說,農民的雞蛋蔬菜要經過多個環節,才能變現成人民幣;即便以勞動換取報酬也得離家別鄉,到城里的工地和生產流水線上才能實現。毫不夸張地說,到目前為止,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仍然處于市場的邊緣地帶;農民、農村與市場連接的主渠道,依然是勞務輸出、為城市提供初級農產品。

阻隔農民與市場的最大因素,不僅僅是源于地理概念上的空間距離。按照經濟學基本理論,資源要素只有在生產、流通、交換、消費的大循環中才能實現保值增值。因為產權制度的約束、市場發育的緩慢,農民、農村無法最有效地參與和享受市場帶來的紅利,發展就有了無形的“天花板”。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一系列繁榮鄉村的舉措,說到底就是助力拉近農民、農村與市場的距離。這種拉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把農民進一步引向市場,培育職業農民,培養服務城市的技能型人才,搞訂單農業,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各類資產資源增添活力、實現增值;二是把市場導向農村,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土地流轉等領域的改革,培育合作社、特色農場等市場化的產業主體,引導社會各種要素資源反哺農村、助力農業發展。

拉近農民與市場的距離,就能標注出鄉村振興戰略的方向感、方位感,就能讓農民在走近市場的同時獲得最大可能的收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湖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思思99热九九在线播放 | 亚洲不打码视频在线看 |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性色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国产 | 宅女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最强喷水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