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還記得之前成功預測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將下調3分的程國強先生嗎?如今,在今天長沙舉辦的2017中國糧油財富論壇上,程國強先生再次就收儲制度與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發表了一些看法,其中不乏講到未來稻谷托市制度的完善方面,由于整個演講很長,每日糧油只截取相關部分共大家參考學習。
程國強:
第三關于收儲制度與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這一塊實際上我們整個改革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結點。在2014年推動棉花大豆的改革,到2016年我們實施了市場定價價格分離的改革,到今年對小麥的價格,對水稻小麥這個品種,對價格改革政治上也是一個關鍵的,能否推動整個糧食的價格形成的改革決定著整個糧食行業的機制能否形成。
我們都致力于糧食改革方案的調研設計,我們提的方案或者叫路徑,我們叫穩定架構,就是現在的政策框架保留,增強政策的彈性,改革機制。具體的路徑是托底收購+價補分離。我們有一個圖,整個托市價格回歸成本。水稻現在差價也大,比如說粳稻的成本是1.2,但是它是在1.5元怎么讓它回到1.2元這就是需要政策。粳稻跟秈稻之間有一個5分錢的差價,我只公布整個水稻的價格是以秈稻為基點,如果粳稻更好賣市場是他的事情。
托底價格我們是采取了兩個思路,比如說粳稻,如果是政府就覺得非常復雜,不改走不下,改了不知道怎么面對。秈稻的差價要小一點,所以怎么來確定托底價格,一步到位就是一下要降低成本。第二個是分布,像玉米一樣。我們能不能分兩步走?國家發改委農產品價格機制提了一個方案2020恩年之前一定要實現這個市場定價。不管是分布還是一步改革的總趨勢有變化。
如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壓力太大了,改革壓力太大了還可以按照成本了80%測算,我們用市場來說話。這個政策放在這兒,是讓農民有一個定心丸,讓他知道有一個政策,不得以還是有人來收,只是那個價格太低了。
然后對糧油收益的補貼,對玉米的改革類似。不能說差價太大了,農民比我們要聰明,比如說我們原來在東北調研,玉米到了市場定價的改革,水稻沒有動。農民是超出他們的預料之外,就是改革。所以水稻的價格就是1.5元以上,產量都差不多,我憑什么不種水稻?
我記得我們8月初在這兒開論壇我提了一大的按,小麥的改革思路基本上跟國家出臺的政策非常吻合的。
沒有價格扭曲的,沒有政策導向的,能夠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能夠發揮我們企業作用的市場環境。
下一步的新時代的糧食行業有重大的機遇,我們叫重塑中國的糧食產業。要實現三化,首先是市場化、一體化、國際化。市場化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一系列的改革,從管理體制到政治機制要改革,不管你是加工貿易還是向上延伸向下拓展。第二類就是我們糧食行業要做百年老店,必須是一體化,也就是你的整個的商業模式要轉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特別是要從自愿性、博弈型的產業模式,轉向創新型、共享型的發展模式。
第三個是國際化,中國的糧食企業十幾億人口的大市場,我們要擔負起國際化的歷史使命。我們始終認為一個正在邁向現代化的大國必須要建立一個經濟總量、市場規模、收入水平還有國家安全戰略保障需求相匹配的全球的糧食體系,不管是供給保障還是市場體系都給我們的體量配套。所以我是覺得重塑中國糧食產業首先要市場化,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度設計上解決政策依賴不完全市場與競爭推動價格的改革,要推動我們的糧食一體化,這是我們鄉村振興戰略里面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那個轉過來就是我這個表的方式。新時代給我們帶來新的機會,包括市場化的改革在推進,充分競爭、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是植入可代的,我們整個農業生產有了一個新趨向,比如說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在加快推進,需要更多的新型經營體,需要在座的各位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糧食競爭力新維度,你們的品牌、渠道等等現在非常薄弱,但是在新的時代,在新的時期,我們的競爭力,我們要拼差異化。要在差異化中做文章。希望我們的企業除了在糧食也就是它的加工產品的健康快捷方便,有效供給方面體現競爭力之外,更多反映的是糧食文化體驗,休閑觀光等國內新消費新需求
另外要農產品消費新需求,更加重視農產品安全、可追溯,農業產業鏈管理新要求,那就更需要我們的品牌,我們的名特優產品,農業價值鏈延伸拓展空間會更巨大。我們提的是在座的各位我希望你們從糧食的收儲、物流、貿易的資源型、博弈、經濟型模式,向綜合服務、創新、共享轉型。我們的農業食品是可以打造百年老店的,像鋼鐵企業是百年老店。
第三是國際化,國際化是我們今后糧食的重要方向。一個正在邁向現代化的人口大國,必須要建立一個與大國地位相匹配的糧食保障和市場體系。在座的各位怎么辦?我覺得“一帶一路”是新的機會,我們是鼓勵大家要融入“一帶一路”,我提的是叫融入“一帶一路”創造我們糧食行業的新機會。“一帶一路”會給我們糧食行業帶來新的格局,這個表現在兩個方面,在推動糧食國際合作新格局,也會推動形成我們全球農業食品貿易投資的新體系。另外形成新機制,形成規則導向,在“一帶一路”布局下會形成多變、雙邊的幾個國家或者是區域性的糧食體系,另外通過合作的驅動。另外新機遇會帶來農業糧食的資源互補、產能的合作,我們可以走出去,沿著“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來拓展。實現市場互惠發展新格局。
時間有限不一定展開。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每日糧油(頭條號)2017-12-0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