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陶懷穎:建立和完善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

[ 作者:陶懷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0-18 錄入:王惠敏 ]

經中央深改組審議同意,中辦、國辦近期印發的《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個文件與2016年經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并由財政部和農業部印發的《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方案》,共同構建起了新階段支持和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制度框架,我們要必須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補貼制度改革的“風向標”和政策實施的“導航儀”,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指揮棒”。

近兩年,特別是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實施以來,我們遵循綠色引領、統籌兼顧,存量優化、增量傾斜,系統設計、穩妥推進的原則,從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入手,多措并舉推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引導和支持農業綠色發展邁出明顯步伐。

一是將綠色生態理念貫穿于農業各項補貼政策設計與實施全過程。在轉移支付“大專項+任務清單”改革中,綠色發展作為各個項目的任務清單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比如,中央財政支持的農機購置補貼對深松整地、節水灌溉、秸稈還田離田等用于綠色發展的農機具全面實行敞開補貼。

二是不斷加大重大生態資源保護補貼政策支持力度。農業“三項補貼”整合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后,重點鼓勵保護和提升耕地地力;在部分生態脆弱地區選擇200萬畝耕地探索休耕補貼,在東北17個縣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促進耕地休養生息;改革漁業油價補貼政策,集中20%資金支持近海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建設海洋牧場等資源保護舉措;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適當提高禁牧和草畜平衡補助標準,覆蓋草原38.15億畝,有效調動了牧民保護草原生態的積極性,草原生態持續改善;將糧豆輪作補貼面積擴大到1000萬畝,糧改飼試點擴大到431個縣1100多萬畝,促進農牧結合、種養循環。

三是積極創設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廢棄物綜合利用補貼政策。中央財政連續支持河北省以黑龍港流域為重點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控制地下水下降速率;以湖南省長株潭地區170萬畝耕地為重點,支持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綜合治理;以生豬、奶牛、肉牛養殖大縣為重點,全面啟動51個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試點,推動規模化養殖場糞污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以東北和華北等地區為重點,通過作業補貼支持完成1.5億畝深松整地,加強耕地保護利用;以東北地區和京津冀等9個省為重點,集中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整縣推動農作物秸稈以農用為主的綜合利用;在內蒙古、甘肅、新疆選擇100個重點縣推行地膜清潔生產,探索建立多種方式的殘膜回收利用機制;支持100個縣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支持農作物病蟲害社會化服務,推動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這些補貼政策的實施都已取得階段性效果,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促進農業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正在逐步建立。

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中央與地方權責、政府與市場、農民與國家等方面的利益關系調整,應穩中求進、扎實推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切入點,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加快建立和完善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建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

與推動綠色發展的要求相比,當前很多地方還存在傳統生產慣性影響深、思想認識不到位,綠色生態補貼投入渠道少、總量不足,技術支撐體系、質量標準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監督評價體系缺乏等問題,需要多方面努力推動解決。農業補貼制度作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支撐、有效抓手,必須緊緊圍繞農業綠色發展深化改革,強化組織實施,這也是發達國家農業補貼變革史的成功經驗。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重點領域補貼力度。重點加快建立健全耕地、草原、漁業水域等重點農業生態系統的綠色生態補貼政策體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加快研究建立長江流域禁捕補償等綜合性的補貼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確保禁得住、減得下,實現草原生態、畜牧業生產和諧共贏;在東北地區探索建立黑土地保護利用補貼機制,不斷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以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為重點加大支持力度,實現586個畜牧大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支持全覆蓋,穩步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地膜回收利用等試點;加大優勢特色綠色產品發展支持力度。

二是積極拓寬投入渠道。在積極爭取加大財政補貼力度的同時,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功能,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支持綠色生態農業發展。爭取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耕地保護利用等領域探索形成一批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投資增值回報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模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綠色發展;爭取將綠色生態農業納入綠色發展基金,研究設立草原、長江水生生物等農業生態系統保護基金,拓寬農業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資金渠道。

三是加快建立長效機制。結合耕地、草原、漁業等領域生態保護特點,加快建立綠色生態農業評價標準體系,加強重點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完善綠色農業發展的獎補激勵機制,確保生態保得住、保得久;引導建立綠色農業產品的市場價值實現機制。

四是加大督導考核力度。適時組織開展專項督導,督促地方政府將建立綠色生態農業補貼作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措施。加快建立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績效評價機制,并將考核結果與補貼掛鉤,全面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作者系農業部財務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欧美精品制服丝袜 | 一级日本大片免费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天天更新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免费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