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張英洪(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調研綜合處處長、研究員)劉雯(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調研綜合處博士)
劉雯:大家好!今天是第5期農研智庫大講堂。我們有幸請到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蔣高明研究員,來為我們做“生態農業與糧食安全”專題報告。
蔣老師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首席教授、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植物生態學報》副主編、《生態學報》編委、《首都食物與醫藥》編委、聯合國大學咨詢專家。蔣老師最早提出自然恢復理論以及“畜南下、禽北上”戰略構想;針對風沙源治理、食品安全、生物入侵、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等建議,多次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研究成果曾兩度進入西方大學教科書,并被美國《科學》雜志長篇報道。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蔣老師為我們做報告。
蔣高明:各位領導,今天非常高興到北京市農研中心來講講生態農業方面的有關問題。吃飯關系到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大家都很關心糧食安全問題。今天主要是利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聊一下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我們吃飯能不能自己滿足,總書記要求中國人的飯碗要裝中國人的糧食,咱們還能裝多少?第二個問題是轉基因農業,這種技術到底有哪些優勢,包括有哪些安全問題,轉基因的問題大家都是非常關心,對于健康和生態的影響是什么?第三是一個重要的主題——生態農業。我本人就是學生態的,1981年在山東大學學生態,至今學了35年了。現在我找到了重要的出口,我認為生態學和農業結合是非常有優勢的。這個優勢比單一的技術要全。第四是剛才放了一段視頻,五年前山東電視臺對我們的報道,第二個視頻是昨天剛播出的,是我用了十年的試驗,不用農藥、化肥、地膜、膨大劑、激素、除草劑等,大家關心產量會低還是高,實踐證明,產量是高于老百姓種植的,而且市場也非常好。
一、我國糧食安全的新形勢
下面進入第一個主題,我國糧食安全新的形勢。昨天我還在寫一篇文章,我認為現在有關部門可能把糧食安全的真相給掩蓋了,“十二連增”可能是個水分數據,而且這個水分還蠻大的。到底中國有多少糧?現在我們面臨“三高”現象,“三高”是什么?高產量、高收購量、高庫存量。一個新的形勢就是進口糧進入市場,被我們吃掉,或者成為飼料,國產的糧進入糧倉,進入糧倉之后糧倉不要,因為多嘛,糧倉有自己的經濟考慮,比如國外的糧更便宜。這樣的新現象,對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打擊非常大,今年玉米是歷史最低的,玉米降到了7毛錢以下,這對農業、對農民糧食生產積極性打擊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宣布糧食非常多,一方面又把土豆拿來當主糧,這都是非常矛盾的。
截止到2015年,我國糧食連續十二年增產。2014年我國糧食總產量是6.3億噸,12年間增幅達到29.3%。我們知道農業的問題,四年應該是一峰一欠兩平,這個是合理的。要是連續增長,我想這個東西不太符合農業的規律。2015年夏糧總產量1.4億噸,比2014年增長了447萬噸,增長3.3%。最近山東、河南小麥剛收獲,各方面報的數據很樂觀,最終的數據宣布“十三連增”可能是下一步的報道。
但是農民增產不增收,小麥的單價回到1元以內,玉米單價回到8毛以內,更慘的地方回到7毛以內。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如果這樣的話,中國農民不可能種糧,不種糧就買著吃,進口壓力是加大的。近十年來我們糧食進口創新高,六年糧食進口總量6.4億噸,如果加上自己產出來的6.3億噸,已經是7.5億噸的糧食,在座的各位平均一年攤到500~600公斤的糧,如果有這么多糧的話我們沒有任何的壓力,可能就是這個數據是有水分的。
進口糧也是連續增長,與我們“十二連增”的糧食增長是高度吻合的。進口的糧里面,70%以上是大豆,大豆占了8169萬噸。也就是說,中國人吃豆腐,吃大豆這塊,市場上80%都是進口來的。我到山東調查,我們鄉鎮級的榨油廠也是用的美國和阿根廷的轉基因大豆,本土非轉基因大豆,做豆腐特別好的那種農民不賣。我們高價買他不賣,農民留著自己吃,或者留著當種子。吃豆油是榨油廠來的,豆泡作為飼料,還有的作為人造蛋白肉和蛋白粉,恐怕做醬油也是一樣的,我們吃豆子,吃大豆就是要買著吃了。
原來一直是大豆要進口,現在是小麥、玉米、大麥也要進口,這三個加起來達到了1629萬噸,加上肉類、奶制品和牧草都要進口。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組織了專家隊到美國加州調研那里的農業。美國人生產的轉基因的苜蓿也瞄準了中國市場,中國牲口吃草也要進口,顯然這對我們的糧食安全是很大的打擊。我粗略地估計了一下,我國從國際市場買的糧夠2億~3億人吃,這2億~3億人吃的飯,可以說本土滿足不了,尤其是大豆,80%都是進口來的。還有一個現象,買來吃的,因為很便宜,遠遠低于我們自己生產出來的價位,在美國出口的時候,離岸的時候,因為都是海運,那個價位就低于我們地頭上產出來的,也就是說地板價已經高于天花板價了。但是糧食便宜了,大家也不珍惜了,餐桌浪費又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買來了便宜糧食在餐桌上又被浪費掉了。這樣的浪費不光是主糧,今天早上我看了一個報道,說是山西的一些西葫蘆直接拿去喂羊了,山東的芹菜5分錢一斤,老百姓都懶得去收,前期投入了化肥、農藥,包括勞動力和種子的錢都收不回來。從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進口很便宜的牛羊肉,打壓得內蒙古的羊肉賣不出去。
大家注意,糧食這個武器可能超過核武器。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事,人家可以說我白給你糧,一分錢不要,我們敢要嗎?如果承諾中國人可以不種糧,美國人養著我們,時間長了,可能在你缺糧的時候就不賣給你了,不是錢多少的事。剛建國的時候,共產黨接管上海的時候,資本家囤積糧食不賣,那段時間就是考驗我們政府了,如果我們的糧食不能緊急從解放區調過去,一直囤積的話,戰場上贏了,經濟上就輸了,一麻袋錢換不來一麻袋糧,大家都知道這個過程。所以,剛建國的時候,國民黨一萬塊錢頂新政府的一塊錢。現在我關心的事就是這個糧食要比核武器厲害。美國人說,可以賣給你們糧,把你們的核武器銷毀了吧,反正欠我們那么多賬也還不起。我想不能掉以輕心,美國人現在生產的四五毛錢的玉米是賠錢在賣,政府補貼了40%,另外,美國農場主在不斷地兼并擴大。
有一個數據,我們浪費的糧食,午餐每人浪費17.775克,全北京市150萬學生浪費糧食270噸。一個大學食堂中午浪費量相當于五六百斤糧食,社會餐飲浪費更驚人,食品等于垃圾。食品等于垃圾的現象歷史上也出現過。1959年我出生的時候,已經不挨餓了,老人經常跟我們說,1958年是大豐收的,因為吃食堂沒有人要糧食了,所以糧食直接就爛在地里。食品等同垃圾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也不能怪初中生、大學生浪費,食堂的飯確實難吃。說難聽的話,人吃的糧食和動物吃的糧食是一樣的方法生產的,都是農藥、化肥、除草劑。我今天強調的是,人是有尊嚴的,人是高級生物,不應該吃動物的糧。但是,動物的糧也不是成人的糧,以前的螃蟹不可能吃玉米,現在螃蟹、黃鱔、魚、對蝦,牛羊和豬更不用說了,雞鴨鵝都在吃人的玉米面、豆泡等。動物吃的糧食已經超過了人的消費量。人吃了三分之一糧食,動物吃了三分之二。僅豬就吃了1億噸糧。豬有三分之一是吃粗飼料、吃秸稈的。牛是食草動物,工業化飼養的牛竟然吃動物食品,有的動物尸體粉碎了給牛吃,所謂的動物添加劑。這使我們的食物鏈亂相叢生。吃多了還生病,弄得我們非常被動。
二、轉基因農業及其問題
這些問題哪來的呢?是轉基因食物安全問題。正是因為人都游離于農業這個領域,使得更少的人養更多人的時候力不從心。美國1.8%的人養活98.2%的人口,富余了1億多噸糧食,國際市場貿易還有一部分糧食。為什么要搞這樣的一個科技呢?就是因為沒有人搞精耕細作,傳統的農業被無情地拋棄了。這不適合中國,為什么不適合中國呢?大家想想,我們是人多地少,美國人是人少地多。美國是29億畝耕地、3億多人,我們是18億畝耕地、13億多人。以前為什么糧食的口感好,倒退40年北京人吃的都是有機食品,我們小的時候都吃的是有機食品。現在的中國人能吃有機食品嗎?1%都不到,因為沒有人從事那樣的艱苦勞動。在所有的物種中,動物的一輩子主要精力在飲食,美國的大胖子特別多就是因為吃了快餐。
(一)轉基因的理論基礎
轉基因理論的出發點就是使得投入更少的人工。做得最成功的是抗蟲,原來打農藥,畢竟是污染環境,打農藥也要費一些人力和機器,如果植物細胞自己能夠產生毒蛋白,也相當于農藥的作用。
轉基因理論的基礎是“中心法則”。什么叫“中心法則”呢?大家知道,生物的生長和工廠造模具不一樣,生物的生長從一個受精卵長成一個大的個體,相當于3D打印的技術,早設計好了,什么時候長骨頭、什么時候長腳,都定好了。遺傳基因、DNA在染色體、細胞核里面有這樣一個東西。一個基因決定一個功能蛋白。轉基因蛋白是從細菌里面轉到高等植物里面了。轉基因動物是將一種或多種病毒、細菌、植物或其他動物的基因轉移到該動物的細胞中來繁殖后代。
轉基因研究得很熱鬧,主要是兩大應用:一個是抗蟲,一個是抗除草劑。因為沒有人工,一個人經營上萬畝地,不可能再像中國的農民一樣還用鋤頭精耕細作,就得有除草劑,加入了除草劑就會傷害作物,為了保護作物,就轉了抗草甘膦的基因過去,也是除草劑在土壤里面噴完了,很多微生物活不了,就有一種微生物能活過來,就是具備抗草甘膦的基因轉過去,這兩類基因是最多的,轉基因應用最成功。但是這個技術是讓遺傳密碼橫向移動,最通俗的話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瓜豆是很難進行轉基因,轉基因技術已經跨界了,最近還生出了病毒界,經典的就是三大界是動物、植物、微生物。跨界轉基因甚至把人的基因轉到水稻里面了,把人的基因轉到人參里面。技術上突飛猛進,新的科技能夠做得到。但是問題也就出來的,這樣轉來的食物是否具有安全性,對生態有沒有破壞,對人類的健康或者是對物種有沒有破壞。
(二)問題的由來
轉基因技術從出生的那一天就是爭議不斷的。有人說轉基因沒有爭議,這是不對的。崔永元跑到美國一調研,美國對轉基因技術也是有爭議的。當時提出這個“中心法則”的諾貝爾獎得主也站出來說不太靠譜。英國、俄羅斯、奧地利、巴西等多個國家認為,轉基因食品具有多種不利影響。只有我國的科學家說轉基因食品是無害的,可以放心吃,吃六百多年也問題不大。這是欠考慮的。因為現在轉基因科學家的軟肋,他們一般沒有勇氣帶頭吃。不敢自己帶頭吃,我想這是潛在的不放心。
人不是實驗動物。目前人類做的實驗一般都是昆蟲比較多,還沒有做到猴子,做完昆蟲、老鼠、兔子、猴子,再做到人。因為不能拿人做實驗,除非找志愿者。中國有兩個科學家,有一定代表性的兩個人錢迎倩和袁隆平。錢迎倩是我們老所長,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他們都是最早的搞遺傳基因的生物技術專家,他們非常懂轉基因。錢迎倩認為轉基因生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40年才能表現出來,危險是潛在的。袁隆平先生說,現在不能肯定人吃了以后會不會出問題,但總要有人去試,又不能強迫別人來吃,所以目前就采取自愿試吃的辦法,他可以帶頭去吃。
(三)轉基因作物發展概況
我前兩天在我們所看到轉基因科普材料用了這一段:美國轉基因從1996年種轉基因西紅柿,到現在20多年了,也沒有什么問題,還在用這個材料,實際是不對的,實際放了一年就下架了,還是大家對食品安全的考慮。2004年到2009年,轉基因BT玉米由27%下降到17%。
種植轉基因較多的國家是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獲得商業化批準的轉基因食物有98種,獲準條件主要用于動物飼料的是轉基因大豆,中國人吃豆腐多,美國人吃豆腐很少的,大豆是中國人主要的食物蛋白,他們是作為飼料,另外一部分是出口。孟山都轉基因公司已經被迫從歐洲30多個國家宣布退出了,他們主要的市場業務就是瞄準中國了,中國是很大的市場。日本從美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是用于工業和飼料用途,他們的食物基本都是非轉基因的大豆。最近數據顯示,歐盟的奧地利、法國、德國、匈牙利、盧森堡、希臘、保加利亞、波蘭、意大利禁止轉基因,俄羅斯2014年宣布全國禁止轉基因食品生產與銷售。全球90%以上的農田是不搞轉基因的,很多人說轉基因是大勢所趨,實際是萎縮的。全球90%都是非轉的,堅持天然作物種植。全球轉基因種植四分之三集中在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美國和加拿大轉基因商業和種植面積也是比例逐步縮小的。
中國目前批準的,官方報道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研究中的作物品種高達100個品種、200個基因,涉及到水產、觀賞花木,主糧里面的水稻。華東農業大學搞的小麥,河南搞了很多,小米也搞了。有一些農科所也搞了一些小米,花生也在做。轉基因重大專項一搞,枸杞、金銀花、中草藥、蔬菜等100個物種200多個基因。全球的情況,比較早的數據主要是大豆,然后是玉米、棉花和油菜這四個類型。種植轉基因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歐洲是相對來講很少的,因為他們反對得比較厲害。非轉基因的區域就比較多了,全球除了北美和南美一些國家以外,大部分是非轉基因區域。聯合國糧農組織根據這么多的綠色革命,感覺出了很多問題。化肥量高居不下、除草劑和農藥用得太多、加上轉基因技術,轉基因以后還得要用農藥、化肥。甚至農藥、化肥用的量,有人說農藥的量是減少的,實際有的地方也并沒有減少。除草劑是增加的,全球的趨勢在理性回歸,非轉基因區域在擴大。
關于轉基因爭議了這么長時間,因為剛開始的時候推廣這個技術就是希望滿足人類的人口過100億,從90億人到100億人,吃飯是一個大問題。希望這個技術增產,但是很遺憾地告訴各位,這個技術不增產。目前沒有發現一個能增產的基因。他們怎么說增產了5%~8%呢?我了解了一下,是間接增產,把減少的農藥的量折成人民幣,拿人民幣買糧,這樣間接增產,這和真增產不一樣。
影響產量的因素非常多,很多問題都是生態問題,土、肥、水、種等。種子只是一方面。種子還分傳統育種、轉基因育種,還有雜交育種來得快,但種子不是唯一要素。因為美國轉基因種子最多,我們也可以理解糧食產量的問題,我這么對比的時候,很多人不同意。美國玉米單產達到了一千五六百斤,甚至兩千多斤,我的第一個博士后在山東煙臺登州也做出來了,一畝地秸稈量加上子粒的產量已經超過了熱帶雨林地區玉米單產,一畝地子粒快到一噸,加上一噸多的秸稈。熱帶雨林地區的生產力是最高,他的玉米產量已經超過了熱帶雨林地區,為什么能超過呢?他告訴我,就是不計一切代價,葉子人工扶正了,接受最大的光量,需要澆水就澆水,需要化肥就施化肥。放到真正生產的時候,這個數字是比較難的。
美國是轉基因最多的國家,其技術遠比中國先進,但該國糧食總產僅3.63億噸,遠低于中國5.01億噸,現在應該是6.3億噸,我估計中國應該是4億~5億噸,因為我們買了1.2億噸糧要去掉,如果按5億噸糧,中國單產是一畝地278公斤,美國單產是125公斤。注意一個現象,美國的糧食不可能做一年兩季,中國農民比較辛苦一年兩季,相當于我們面積擴大了。為什么美國做不到一年兩季?美國人口太少了,耕種上千畝到萬畝的地是做不到的,因為用了最先進的技術,轉基因的使用,抗除草劑、抗蟲,總產量還是沒有超過中國。但是因為他們人口少,所以很容易滿足自己的糧食安全。
地緣政治學家、經濟學家恩道爾有一句話很有道理。他說,中國現在最大的財富是擁有大量富有活力和成長性的人口,與之相對應,歐洲的人口卻日漸衰退。隨著一個國家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的數量將自動減少,因此,雖然過去50年中國人口翻番,但是未來50年中國人口不會再成倍增長,中國不需要轉基因生物來解決吃飯問題,因為轉基因生物利用起來以后,很顯然可能使一系列其他的安全問題出現。
(四)轉基因糧食安全和健康風險
第一是專利的陷阱。目前孟山都的轉基因專利是最多的,他們研發資金投入很大,花了很多錢也要收回來。雖然中國政府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金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水稻,但是正在等待商業化種植資格審批的最主要的3項轉基因水稻品種——Bt、CpTI和CpTI/Bt,均涉及多個國外公司和研究機構所擁有的專利。轉基因Bt水稻涉及至少11至12項國外專利,轉基因CpTI水稻涉及至少5至7項國外專利,轉基因CpTI/Bt水稻涉及至少10至11項國外專利(綠色和平國際組織)。涉及到國外專利的持有人,包括美國的孟山都公司、法國的羅納普朗克公司、德國的拜耳公司。我國的科學家很多和他們的老板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跟咱們用盜版軟件一樣,一開始人家不會給你指出來,一旦大量使用的時候,專利糾紛就會冒出來了。一旦我們的轉基因水稻被批準生產,這些跨國公司就會通過控制擁有專利權的轉基因技術對我國的水稻生產造成巨大影響。
其次是健康的風險。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作為食品進入餐桌以后,對人體產生某一些毒理作用和過敏反應。我考察很多孩子對食物過敏,按說農村長大的孩子吃什么東西,不干不凈吃了沒病,但是現在農村過敏的孩子越來越多。很多過敏的東西就是免疫系統不認它,就是作為一個信號出現。2002年,英國科學家進行了轉基因食品DNA的人體殘留實驗,有7名做過大腸組織切除手術的志愿者,食用轉基因大豆做的漢堡之后,在他們小腸腸道的細菌里面檢測到了轉基因DNA的殘留物。按照科學推理,這些轉基因DNA應該在體內分解掉了,但是實驗還是檢測出了殘留物,在加拿大孕婦血液里也發現了轉基因DNA殘留物。
我國有關細菌管理部門早就知道蘇云金桿菌對人體是有害的。2007年《食品科學》28卷第3期發表這樣一篇文章,揭示出蘇云金桿菌與人體的致病菌蠟樣芽孢桿菌是一種菌,可以引起致命性嘔吐和腸胃炎的病原體,其產生的熱穩定性毒素可以在30分鐘內引起人體發生嘔吐,并曾經導致一名17歲的瑞士男孩由于嘔吐引起的肝衰竭和橫紋肌溶解而死亡。目前商業用的蘇云金桿菌菌株(農藥菌株)含有嘔吐毒素和腸毒素基因。
一個健康人吃的食物經過腸道消化,有用的東西供到血液里面,再提供到各個組織,不光是腸道細胞,微生物也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剛才講了飲食BT的基因,就是說草甘膦只是來殺草的,但它對動物有沒有什么影響呢?
我們來看法國科學家轉基因食品安全實驗。2012年9月21日,法國凱恩大學通過為期兩年對200只實驗鼠進行實驗,發現用轉基因玉米NK603和被“Roundup”(商品名“農達”)污染的飼料喂養的實驗鼠,容易患腫瘤及內臟損傷。這是人類首次長達兩年以上對轉基因谷物的安全性實驗,而通常在白鼠身上進行的實驗往往只持續90天。該成果發表在《食品化學毒物學》雜志上。有人說,這個實驗爭議很大,這篇文章剛發表的時候,有一些生物公司組織了8名科學家圍攻這篇文章,稱其實驗動物、實驗設計不合理、老鼠這個對象不對,這8名科學家也是用這個,只是他們做實驗的周期比較短。這個文章當時被撤稿了。刊物是被資本壟斷的,讓你發就發,不讓你發就發不了,和我的觀點不一樣就不讓你發。
這個實驗90天的時候問題不大,實驗進行到第14個月時,對照組的實驗鼠沒有一例發現患癌,而在被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劑飼料的組別中,有10%到30%的實驗鼠患上了腫瘤。實驗進行到第24個月,在所有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劑飼料的組別中,50%到80%的實驗鼠長了腫瘤,而且平均每只長的腫瘤多達3個。該實驗有力說明了所謂“實質性等同原則”屬“臨界點欺騙”。為什么生物技術公司讓科學家做實驗不超過90天?實驗前期的時候可能看不出來太大問題,后期就出現了很多問題,這就是實驗發現了腎臟異常,尤其是腫瘤,形容就像乒乓球大小的瘤子。這個瘤子長在人體就是很重的病了。這樣的數據是非常厲害的,歐洲很震撼,俄羅斯、法國禁止轉基因玉米種植,印度10年內不準種植轉基因作物。
因為很多人說實驗不合理,撤稿了。我國一些專家就說這是一個假實驗,這個實驗經不起推敲。但這篇文章后來又發表到《歐洲環境科學》上。大家知道,學術論文不是想發就發的,還是要經過專家同行評議的,而且再發表了,兩次發表。2014年,我們請過法國凱恩大學塞拉利尼團隊到北京做報告,他告訴我們,他們的實驗后來得到了歐盟頒發的金鑰匙真相揭露獎。
中國黃金大米兒童實驗丑聞。美國科學家也拿我們的孩子做了實驗,這個實驗是非常丟人的,很不人道的,是違背了人類倫理的實驗。2008年,美國某課題組在湖南衡陽江口鎮中心小學進行了一個轉基因黃金大米秘密實驗。這個秘密實驗也是欺騙性的實驗,以給孩子營養加餐的名義,如果吃了我們營養的黃金大米還獎勵蘋果,就拿著這個東西來騙孩子吃了,采血樣回去分析。這個實驗是這樣做的,將參加試驗的72名(6~8歲)湖南衡陽小學生分為三組,每組學生分別食用β-胡蘿卜素膠囊、黃金大米和菠菜,主要看黃金大米是否安全。補充維生素A吃胡蘿卜素或者吃菠菜,都有這個營養,非要吃轉基因黃金大米。黃金大米和菠菜來源于美國農業部位于休斯敦的兒童營養研究中心,以營養加餐的形式進行的,屬于欺騙性實驗。該實驗獲得了浙江醫學科學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這個事情媒體曝光以后成了丑聞。最終對國內的當事人進行降職處理,美國塔夫茨大學向中國受試兒童家長道歉,并給吃了黃金大米的當事人補了8萬塊錢,給沒吃黃金大米的當事人補了3萬塊錢,因為還有吃菠菜的。拿中國的孩子做實驗本身就不道德,為什么不拿美國的孩子來做實驗呢?這是非常容易讓大家激動的。做實驗就做,公開的講,現在就是欺負窮人,拿窮人開刀。
三是生態風險。我是搞生態的,我感覺有這樣一些問題,轉基因作物會破壞自然生態。作為一個“新物種”,這個物種很霸道,自己能制造毒蛋白、耐除草劑,表現為不折不扣的入侵性,物種能夠入侵,何況是被轉基因的超級的物種,會有誘導超級害蟲,看到了害蟲就要殺,看到了雜草就要殺。這和我們搞生態的不一樣,我們搞生態是搞和諧,不是滅殺。轉基因作物作為“新物種”侵占新環境,表現不折不扣的入侵性。轉基因誘導“超級雜草”“超級害蟲”出現。美國出現了超級雜草、超級害蟲,在醫學上出現了超級細菌,就像青霉素不管用了,用頭孢。基因污染是擋不住的。東南亞是大米基因多樣性的故鄉,世界上最重要的13種糧食作物中有12種與其野生的近緣物種進行了雜交。加拿大轉基因油菜,具抗草甘膦、谷氨酸磷或咪唑啉酮其中一種功能,后來發現了同時具備這三種功能的油菜,這說明這三種油菜之間產生了“基因交流”。
降低生物多樣性和食物多樣性。自然界有多少物種人類說不清,1000~2000萬種,高等植物全球大概四五十萬種。中國是四五萬種,占世界十分之一左右,我們吃的非常少,加上中草藥也就一千種左右。經過了若干年的馴化才能確保安全的吃。最有名的例子是神農嘗百草,現在的技術讓原本不帶毒的植物帶了毒,就不適合做食物了。比如,毒水稻我們的祖先絕對不會吃毒水稻,現在的水稻轉了BT,水稻的植物細胞開始有殺蟲的功能了。這個多樣性的下降是非常糟糕的,轉基因和雜交一樣都不能留種,如果留種的話轉基因公司就沒有錢賺了,他是希望你年年買他的種子,就使得食物變得越來越單一。這個單一的現象,在工業化農業中,越發達的國家就越糟糕。我去美國考察,一個縣就一兩種作物,要么種玉米,要么是小麥。中國的物種是非常豐富的,我考察過,一個中等的1000多人的農村的食物有100多種,從谷物、油料、蘑菇、真菌,再到豬、牛、肉、蛋奶有100多種,但是國外的工業化農業做不了這么多,為什么做不了這么多,因為不能適合工業化的生產。這個多樣性下降是非常糟糕的。我們舉個例子,1864年,愛爾蘭爆發了土豆的枯死病,100多萬人死亡,就是因為食物單一化。大家都吃土豆,沒有土豆就完蛋了。如果我們的食物多樣性就不會有這個問題。1970年斯里蘭卡、巴西和中美洲地區,咖啡爆發了咖啡銹,在咖啡的故鄉哥倫比亞出現了抵抗咖啡銹的病毒,假如這個抵抗病毒沒有,就是全球的咖啡不能長了,所以說多樣性還是很重要的。
我認為,生態風險有三方面不確定性,這是科學家需要研究清楚的。一個不確定性是轉基因對生命結構改變后的連鎖反應是不確定的。我們知道,物種多樣性是大自然長期演化的結果,這個過程非常漫長,經歷了40億年才從原來的單細胞原始生命進化到了豐富多彩的地球生物。但是現在的技術可以非常快地跨界造物種,這個造出來的物種,我們知道是打引號的,不是物種,留不下后代,可能有別的風險。這些風險是什么,我們不清楚了。第二不確定性是轉基因導致了生物鏈的潛在風險。剛才說了,吃這些轉基因食品對人有多大的害處,因為拿人做實驗的比較少,說不清楚潛在的風險。第三個不確定性是轉基因污染、增值、擴散及其清除途徑不確定。轉基因實驗活體轉移容易,逃逸出來可能也很容易,逃逸了怎么再抓回實驗室很不容易。我考察了很多搞轉基因的,一些院士、專家把錢拿來了,都是研究生在做。應該是做完了實驗,活的東西要滅活,拿酒精燈給燒死。現在不是滅活,就拿水龍頭直接沖到下水道里面了,這個下水道的生態環境會到外面,因為是活的,會增殖、污染、擴散。怎么清除實驗活體不確定,甚至就沒有預案,實驗室寫得非常好,操作步驟都不去遵守,這可能就會爆發一些莫名其妙的病毒出來。
所以,我認為中國帶頭將Bt基因轉入13億人的主食,害莫大焉!轉基因生物一旦出了問題,根本無法控制,所轉移的基因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中國在主糧上應該要謹慎的,要保持生物的多樣性。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按照他們的說法,應該是用了轉基因之后,植物細胞能夠制造農藥了,就能夠減少農藥的用量,實際來講,在美國,包括在全球,通過轉基因20多年以來,農藥用量不是減少的,而是在增加的,尤其是除草劑的用量更是增加的。
全球出現了這樣一種新的“物種”,叫超級雜草。2010年全球有60個國家出現了超級雜草,其中,美國的超級雜草出現131種,居世界首位。這樣的一種雜草,人更難控制了。本來說噴上草甘膦,雜草應該死了,莊稼受保護,但是現在這些雜草噴不死,反而長得更加高大。這是很有一個意思的科學問題。草甘膦含磷,有一些植物,尤其是超級雜草具有解磷的機制,給它的是農藥,結果當營養給吸收了,所以長得個子更高。咱們的實踐中現在也有,比如韭菜,有一些反季大棚的韭菜要謹慎,有機磷的農藥換根以后本來是殺線蟲的,還能當肥料,韭菜就長得很快,很綠的葉子,這個機理類似。當然,具體的機理是什么還需要研究。
動物異常現象不容忽視,中國也出現了動物異常,這個動物異常的規律是比較早的。2010年9月16日新華社《國際先驅導報》第557期報道過《老鼠不見了——山西、吉林動物異常現象調查》這則新聞。我稍微多講兩句,《新京報》有一年將其列為十大科學騙局之一,說是丑聞之類的。我覺得不要輕易下結論。為什么呢?至少我們的動物已經提供出了很重要的線索。這個線索我們要認真研究研究。老鼠為什么越來越小了,為什么就沒有老鼠了呢?記者調查了4個月,他們解釋,他們調查了3天,說因為貓多了,老鼠嚇得不生育了;或者是水泥地,老鼠咬不動了。這都不是科學的態度。應該是拿出來看看老鼠怎么弄的。
我買了先玉335玉米來做實驗,喂了40只雞,喂了7個月。我是搞植物的,擔心他們說我搞植物的事怎么說動物的事,華南虎事件就是我們所負責揭露的,是假的,拿照片冒充的。我也是搞植物的,有一年死雞太多了,我說死雞走上餐桌了,社會上都攻擊植物所改動物實驗了,一個打老虎,一個打雞,現在又做雞的實驗。我沒有公布這個成果,但是告訴各位,我發現,吃了先玉335玉米的雞中,有三分之二的母雞產蛋量下降了,相當于生卵的后代少了,這是蠻厲害的。這個數據我沒有公布,我們心里有數。說老鼠因為墻太結實咬不動了,這是不對的,這是想象的。因為我的農場是不用農藥、化肥的,老鼠是很厲害的,老鼠還吃老鼠的,照樣把墻咬得亂七八糟的,把學生的實驗材料都給咬了,就連水泥墻老鼠照樣打洞。不是說山西的老鼠沒有勁兒,而是有別的原因,至于原因是什么,我們說不出來,因為發現只有種先玉335的地方才這樣。
記者還發現喂食先玉335玉米的11只小豬只活了3只,不喂先玉335玉米的小豬的成活率就特別高,11只都很健康。這就是一個動物線索,如果好好做可能會發一篇文章的。
我們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養猴子,我說喂點兒轉基因飼料不行嗎,至少可以發很多成果,很尷尬,拿不到真材料,拿到材料要簽協議,做出來也不敢發成果,這是我們國家非常尷尬的事兒。我建議軍方介入,不能為了個別人的利益,出賣十幾億人的利益。搞轉基因的人心中是有數的,全球就是萬八千人,這些結果可能過幾年就會出來的,可能就是一個巨大的騙局,并沒有實現增產、抗蟲,說安全又不安全,人家做出來,就說人家都是這個實驗不合格、那個實驗不合格,最終收買了科學家和媒體。一些不良的打假斗士都跑了,不在中國待著了。
黃浦江漂死豬,這也是一個線索,動物這么多異常死亡。我把飼料拿來做了,發現飼料含了草甘膦和BT。大家知道,動物吃了轉基因食物后,三個月是個臨界點,三個月之前沒有問題,活蹦亂跳,豬都是4個月之內長大,再晚一點可能瘤子長出來了。有一個更有意思的,美國人說從中國進口的寵物食品,他們的貓和狗得病了。得了什么樣的病呢,是類似于反可逆綜合癥,尿液中有糖分,動物得了糖尿病了,事實上這是腎小管出了問題,如果不治寵物可能死亡了。美國保護的寵物都這樣上心,我國對我們的人竟然都不上心。最有意思的是寵物食品是中國產的,中國進口轉基因大豆是要加工用的,還是從美國買的嘛,就返回他們國家去了。
轉基因糧食安全問題是很糟糕的。不會讓你留種的,為了壟斷的需要。我強調生態農業,我鼓勵農民吃種子、留種子,市民也是,你們吃種子農民才留種子;建議非轉基因,能不雜交就不雜交,袁老爺子的雜交水稻也面臨很大的挑戰了,因為去年的湖南一萬畝地絕產,農民都開始反思,到處找能夠高產非轉基因的種子,這是非常好的。沒有種子的話,就沒有希望了。
轉基因壟斷公司為了防止農民留種,發明了自殺種子。通過轉基因的手段對種子進行改造,第一年獲得收成后,其種子不會再發芽,就是發芽也長不出好糧食。這是最新的報道。2016年5月美國的ABC電視臺報道,加州10種紅酒中全部檢測出低微含量的草甘膦殘留。我到美國考察的時候,就問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我說,你們國家的農業還有哪些是有人工的?他想了半天,回答說,沒有了,連采蘋果和核桃都是機器了,人工除草更是不可能,就是草甘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發現的不僅是紅酒,而且人類的尿樣、人乳、飲水、雞蛋、燕麥片、面包里面都有草甘膦殘留。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要求將草甘膦列為已知的致癌物。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把草甘膦列為潛在的致癌物之一,是B+,A-級別的,要求對產品特殊標注。加州大學對美國各地民眾大規模尿樣檢測,在131人的尿樣中發現93%的尿樣里有草甘膦殘留,平均為3.096,兒童最高平均為3.586。德國抽樣檢測到99.6%的人尿樣中含有草甘膦殘留,歐盟49位議員尿樣100%檢測出草甘膦,平均殘留量是1.473,是歐盟飲水允許草甘膦殘留量的17倍。這是什么情況?我們最擔心是,草甘膦是讓青草能夠絕殺的技術,會破壞人類的生殖細胞,破壞人類的生殖。
(五)中國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背后的問題
說得這么熱鬧,這么多不確定的因素,為什么大家還在搞?這里面就說了,也不增產,也不環保,還不健康,為什么那么強大的聲音在搞呢?我們分析可能就是其利在商,這里面形成了特殊的利益共同體。在轉基因作物利益鏈中,科學家、種子公司、專利持有人、轉基因專用農藥和肥料公司等,早將目光盯在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后的巨大利潤上了。僅就轉基因研發而言,2008年中國政府就啟動了名為“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這是一個與大飛機研制并列的重大項目,研究資金高達200多億元。有些轉基因項目主持人一下子就控制了上億元人民幣科研經費,隨便與轉基因沾邊的研究人員也有幾百萬的經費可以支配。這些專項快結束了,我覺得沒有拿出品種出來,而是拿了一大堆論文。我認為要拿出品種來,但是很遺憾,估計拿不出品種來,拿不出品種這些錢花了干嘛。
有這樣一類人、一個共同的目標、掌握相同的文獻、相同科學的理論、一群科學家控制的共同體,現在科學有被資本綁架的趨勢。比如,法國科學家的實驗報告出來了以后,遭到了利益集團科學家攻擊,8人中7人與某生物公司有關,而支持的科學家多達100名,我也是這100個科學家中的,簽字的,斗不過人家7個人,但后者的聲音在主流媒體被淹沒,人家砸真金白銀,某生物公司投入的廣告公關費每天高達100萬美元,我們寫了文章沒有人給一分錢,大家就是一腔熱血,可以講是基于安全的、本能的呼聲。
科學主義者認為只要是科學,就是對的、好的、毋庸置疑的,而把公眾當成純粹的科學盲,認為公眾沒法理解科學、科學家就可以為公眾做出決定——對轉基因食品不予標注的建議就是例子。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怎么判斷科學,要看橫向比還是縱向比。橫向比可能是對的,縱向比可能就是錯的。科學不斷的被推翻,以前說地球是中心的,后來是太陽為中心的,科學是試錯的過程。
荒謬的“實質等同原則”。看到這兩個東西是一模一樣的,天然油酸和人造的反油酸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只是一個枝的生長方向不同,這是反式雙鍵,這個是順式雙鍵,結構的拐向不一樣,但是實際會出現很大的差異,這個差異會造成很多的健康問題,會造成冠心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這是誰揭露的呢?美國哈佛大學用了8.5萬多女護士做志愿者發現的。1993年3月6日,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衛勒發表了一篇題為“反式脂肪酸攝入與心臟病危險性之間的關系”的爆炸性研究報告。該研究從1980年開始歷時8年,受試人是85095名沒有冠心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脂癥的女護士。結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增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數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數量,從而改變二者的比例,增大冠心病的發病率。這個原子結構都是一樣的,現在反式脂肪酸已經叫停了,就是說人類不要太過于自信。
所有的“實質等同”是不等同的。這個是中山大學的博士論文做出來的。轉基因大豆與傳統大豆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差異顯著,甘氨酸、棕櫚酸、油酸和亞油酸的含量比3種傳統大豆高24%~268%,而脯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比傳統大豆降低了15%~62%。對于營養成分,轉基因大豆中粗蛋白含量比傳統大豆高8.9%~40%,而α-維生素E和γ-維生素E比傳統大豆降低了12%~64%。對于抗營養成分,單寧比傳統大豆降低了32%~51%,而棉籽糖的含量比傳統大豆高63%~197%。對抗稻瘟病轉基因水稻,酪氨酸、甘氨酸、α-維生素E、Se、Mo和V的含量下降了20%~57%,而亞油酸、棕櫚酸、K和Fe的含量增加了21%~38%。對于抗紋枯病轉基因水稻,甘氨酸、棕櫚酸、粗蛋白和Mg含量降低了21%~50%,而酪氨酸、α-維生素E、Fe、Cu和K含量增加了25%~49%。而對于抗蟲轉基因水稻,丙氨酸、甘氨酸、酪氨酸、維生素B3、Fe、Cu、Co和Ni含量下降了34%~74%,而亞油酸、棕櫚酸和Ca的含量增加了19%~27%。結果表明,在3種轉基因水稻中,某些營養成分發生了非預期性變化。轉基因食物和非轉基因食物,看著都是食物,但是成分是不一樣的,對特殊病人、特殊人群顯然也是不一樣的。
轉基因的爭議這么多年,我們關注背后的一些利益,他們采取了一種雙重標準。比如,綠色和平國際組織在雀巢公司銷售給中國的“牛肉蔬菜米粉”中,發現了潛在致敏成分——抗蟲Bt基因。該蛋白能在小鼠體內引發免疫系統反應,是潛在的致過敏源。鑒于此,綠色和平國際組織要求雀巢公司在中國立即停售該轉基因食物,并向中國消費者做出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的承諾。但是很遺憾,雀巢公司在其他國家承諾,在中國不承諾,這是雙重標準。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規定,目前我國僅批準了17種轉基因食品,嬰兒米粉并不在其列,使用轉基因米粉不符合中國法律規定。為了我們的孩子,建議拒絕轉基因的米粉。世博會、亞運會拒絕轉基因的食物。他們經常說中國沒有轉基因,可是歐盟200多次退運了我們的米粉。我們的轉基因在稻米和小麥里面已經出現了。雀巢公司在歐盟、澳大利亞、巴西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拒絕對中國消費者做出同樣的承諾,他們采取了與發達國家不一樣的標準,是對中國消費者的歧視。這種雙重標準更加增加了轉基因食品的不可信。
很多的雙重標準,安全評估組織構成雙重標準,往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比如,實驗安全性的標準,90天的實驗是可靠的,人家做了730天的實驗說不可靠的;轉基因作物對人體實驗對象的雙重標準,美國兒童和中國兒童;轉基因做過安全討論公開性的雙重標準,黃金大米的實驗等,后來暴露出都不是像他們說的那樣;轉基因在食物中的標準,主管部門不吃,讓別人來吃。農業部設有機農產品專供的時候要求說不能有轉基因,這下子捅出去了。
1996年以前,阿根廷傳統農業還有很大的優勢,糧食安全基本能夠保障,使用轉基因以后造成了很多的破壞,傳統的作物品種,豌豆、綠豆的種植面積被轉基因大豆吃掉。印度有很多例子,用了轉基因以后沒有實現預期的產量增加,反而債臺高筑,數百名心灰意冷的農民自殺。美國已經開始爆發出了轉基因生態的定時炸彈——超級雜草、超級害蟲。美國人也非常擔憂這種農業模式是不是可持續的,也有農場主發出了抗議轉基因種子公司的呼聲。美國的超級雜草——假高粱,用除草劑對它已經無效了,只能研發更高劑量的除草劑,或者回到人工除草。
轉基因的話題比較敏感,多說了一些,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我最早關注轉基因是2007年,到目前已經9年多了,總的一個趨勢是現在站在生態的角度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孤立了一部分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拿人家的錢,如果拿人家的錢就是犯罪,已經有轉基因院士給抓進去了。
三、生態農業及其進展
(一)第二次綠色革命:生態學還是轉基因?
第一次綠色革命是幫助19個國家擺脫了糧食危機,綠色革命的成果是用高稈作物矮稈化,用農藥、化肥提高產量。這個成績很大,但是帶來的問題也很多。剛才講了農藥、化肥污染,甚至健康問題。醫院的病人越來越多了,跟食物也有很大的關系,人類又開始提出來第二次綠色革命。
第二次綠色革命是兩個方向,到底是生物技術為主還是生態學技術為主?生物技術就是轉基因,生態學的技術不是轉基因,是轉物種,把更多的物種保護起來,利用起來,然后發揮最大的價值,去滿足人類對食物的需求。1998年,美國生態學家Tilman指出生態農業是未來農業方向,但現在大規模成功的例子很少。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了讓農業回歸自然的呼聲,中國可持續農業呼喚生態農業,農業應成為穩定的職業。
(二)生態農業優勢:元素循環
我們看看生態農業有哪方面的優勢。轉基因農業的優勢非常明顯,省人工、土地面積非常大;缺點是安全性、生態的破壞。生態農業的劣勢是費人工,因為現在人工就是錢,費人工就是缺點;但是優勢還是很明顯的,種養結合、元素循環、能量流動、生態平衡,原料都是來自于大自然,來自于城市廢棄的,比如各位家里廚房的餐余、剩的菜葉子都是優質肥料。如果關注自己的健康,感覺超市的食物不安全,放一兩個平方米,從肥料開始做,肥料也不用買外面的肥料,自己剩下的飯菜經微生物處理就出來了,這都是取自大自然的。和化肥農藥完全不一樣,生態農業是利用農業中一切要素,尤其讓元素循環起來,采取有機肥、綠肥和生物菌肥補充。
(三)生態農業優勢:生態平衡
生態農業的優點是預防為主,恢復生態平衡,而不是對抗為主。人蟲大戰一百年,人類并沒有贏,害蟲在進化,蟲子沒有控制住,反而越殺越厲害。我們的生態農業是預防為主,這個物種還存在,但是成不了災,因為它有天敵來控制,用物理的方法來控制害蟲,抓過來作為雞飼料。采用物理加生物的方法從源頭控制農藥殘留。很多人擔心吃得不安全,農藥并不是說必備的,可以當滅火器,爆發的時候用。農藥并不是年年噴灑。但是現在的農業模式變成慣性了,農民就說有蟲沒蟲打上防病,這是一個誤區。
(四)生態農業優勢:雜草綜合防治
雜草是生態農業的一個難點。人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判斷生態農業非常重要的指標是優質勞動力在農業的投入量,投入量越大,食物越安全的,投入勞動力越少,食物的安全性就大打折扣了。各種替代勞動力的措施非常多。除草劑對環境健康的影響非常大,歐洲議員尿樣百分之百都查出草甘膦了。雜草不是草甘膦控制的。怎么控制呢?現在有新的做法,南京工業大學有一個團隊在研究生態除草的辦法。方精云所長,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去評他們的項目,要斷源截留竭庫,種子不要飛到我的地里,挖出來翻到地里當肥料了。站在生態學的角度,草與草之間是競爭的,用豆科的草可以控制非豆科的草,旱作可以起到保墑和灌溉的作用。機器除草可能是大的方向,將來人工很貴,就用機器代替。
(五)生態農業優勢:綜合增產技術
我們采取深翻碎土、有機肥還田、合理灌溉、養禽除草、物理+生物防蟲等綜合措施,成功將低產田改造成高產穩產的“噸糧田”,提高我國少量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率,養活更多的人口。剛才報告開始前,我給大家看了一個視頻。這個視頻是2015年底山東電視臺播的。我們那個時候已經把低產田變成噸糧田。說生態農業餓死人,這是不對的。人工愿意在這里投入勞動是有效益的,如果沒有效益,是沒有人愿意干的。
(六)生態農業優勢:環境和社會效益明顯
生態農業優勢是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因為從源頭停用了化肥、農藥、除草劑、農膜,增加了生物多樣性。這種模式可以改良土壤、固碳減排、環境保護和清潔能源的利用。國際組織公布溫室氣體的40%多來自于現代農業,造化肥要排溫室氣體;食用的糧食用不完,要釋放到環境中去。有機農業有什么好處呢?可以使土壤的有機質不斷提高,土壤變黑了,碳增加進去了,我們的模式是固碳減排、環保、清潔能源。從源頭減少化學物質,解決面源污染問題。生產優質農產品就是從源頭改善居民健康,少制造病人,減緩醫患矛盾。現在醫院很火爆,有的外科大夫都累死在了手術臺上,這也不和諧。大夫也不能治那么多病人,我想,應該從源頭減少病人。
四、弘毅生態農場案例
(一)弘毅生態農場運作原理:充分利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學原理
這個試驗從2006年做到今天整整10年,不用農藥、化肥,不用地膜、除草劑和轉基因,看生態學的威力,我們用的是一個物種,轉基因轉的是基因片段,一個物種轉進去的是上萬個基因,我們從秸稈的循環利用開始,大家現在說農業只有一半,廢棄物、秸稈也是食物,這個食物是給牲口吃的,把牲口吃的糧省下來,不用農藥、化肥了,就是有機農業了。80%的秸稈能轉化了,20%是糧食。雜草和害蟲都變成了食物,利用生物多樣性提升了產量,增加了多樣性和穩定性。我們提出了這個模式,我們稱這個模式為“農業生物多樣性管理”(BMOF,Biodiversity Management of Organic Farm)。轉基因是GMO(Genetially Modified Organisms),生態學是BMO(Biodiversity Management of Organic)。
農田的害蟲有多少呢?最近有一個視頻,包括有一個文章《浸泡在農藥里的中國》,那些記者是斷章取義用我的文章,我的文章最早發表在《寂靜的春天》這本書里。該書作者是蕾切爾·卡森,中文版序是我寫的。我所指的農藥害蟲并不多,是指一片農田里面可能就是二三十種,并不是全球的害蟲僅二三十種,那肯定不對的。但是全球的農藥種類非常多,1.9萬多種。我們對付那么點蟲子,制造這么多農藥,是大炮打蚊子了。用殺蟲燈抓害蟲,不同季節不一樣,小麥和玉米地也不一樣,記者理解成一共二三十種,這是不可能,全球的農業害蟲有多少種是數不清楚的,成千上萬種是有可能的,但是農藥的種類是超過害蟲種類的。
我們做過各種實驗。有個實驗是不施農藥和老百姓施農藥的對照。老百姓施農藥3~5遍,我們從1遍農藥不施到施用5遍農藥進行對比,勞動力的減少,對農藥的減少情況,還有增產的情況,看產量到底影響有多大。后來看出來了,假如科學控制的話,我們的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農藥可以百分之百的減下來。那么百分之百的減下來,產量降了多少呢?一畝地大概是100斤左右,很少了,但是不顯著,都在1000斤以上,比他們少了100斤左右。但是如果把勞動力折進去以后差不多抵平了,多的100斤要打5遍藥,勞動力也算錢,農民不算錢,我們做實驗都是要算錢的。
從抓到的蟲子量可以看出來,在不同的季節害蟲的種類和數量也不同。金龜甲是在5月下旬到7月上旬,蛾類是7月到9月下旬最多,東方螻蛄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這個下降是非常快的,第一年停掉了農藥以后蟲子是蠻多的,第二年就少了很多,第三年更少了。一個燈最早一個晚上八九斤害蟲,現在只有八九十克。下降這么多,并不是這個物種不存在了,物種還存在,但是很少了,用生態的辦法控蟲問題是不大的。
從產量來看,完全用殺蟲燈,一點農藥不打的,農藥減少100%的糧食單產是9413公斤/公頃,打5遍農藥的糧食單產是9719公斤/公頃,不用農藥的比用5遍農藥的糧食產量少了300公斤/公頃,這是不顯著的。如果折成費用的話,還能賺一些,使用農藥的費用更高,投入1542元/公頃,我們投入288元/公頃。很多人宣說,不施農藥沒有飯吃,這是誤區。我們已經通過科學的辦法可以讓人少吃藥,甚至不吃藥,我做的農業肯定是不用吃藥的,因為沒有農藥。
害蟲的量從2009年的0.45kg/天,下降到2014年的0.02kg/天。這個害蟲的量非常小,產量提高了,達到了噸糧田。把低產田達到了噸糧田,意味著中國的6億畝噸糧田就可以滿足要求,前提是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農民有回報。現在大家糧食不安全,家里種地不安全了,都是老人婦女種地,不能要求太高了,年輕人到城里打工了,他們都是安全的自己吃,不安全的賣出去。我們把低產田變成了噸糧田。有一個視頻放一下。
(視頻)——齊魯網-蔣高明:一位教授的生態文明訴求
(二)有機農場的生物多樣性管理(BMOF)與化學農業(CF)產量對比
剛才視頻中可以看到,記者先采訪了農民,也沒有跟我商量。有各種聲音,有人說不打農藥低產,不打農藥蟲子多得不得了,很多人是這樣宣傳的,最后一位農民說了實話。科學實驗表明,產量能夠恢復,小麥、玉米周年BMOF產量自2010年起連續5年達到1噸,2014年比2007年增長65%,2007—2014年8年平均產量BMOF比CF低4.3%,但2010—2014年平均產量BMOF比CF多8.7%,2014年凈收益較2007年增長9.6倍。
(三)有機果園害蟲生態治理的試驗
我們還做了有機果園害蟲生態治理的試驗。果園環境和水果質量安全遭受化學農藥嚴重威脅,有機水果是解決水果產業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維持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性和提高系統的自我調控能力;在害蟲爆發初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營造不利于害蟲生存的環境。
果園里面的害蟲很多,農民打20多遍藥,我1遍藥也不打,各種物理的方法,誘蟲燈、套袋、草把誘集、粘蟲板;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沼液、自然天敵、石硫合劑、志愿者植物等。誘蟲燈防控果園夜行性趨光害蟲的主要種類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見下表)。誘蟲燈對趨光性害蟲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日均害蟲總捕獲量自2012年21g/天下降至2014年的13.7 g/天,減少了35%;爆發高峰捕獲量由73g/天下降至2014年的42g/天,減少42%。那年的產量,農民說了,不打藥,果實很小,確實是事實,那年農民管理,我的學生,真正做科研的話,科學家是理論,真正的要和農民結合,今年的產量會超過農民,我的果實好,都被他們偷光了,我又跑到棲霞重新做。現在農村治理相當糟糕。
這么多的害蟲,農藥來做是有問題的,把蜜蜂都殺死了,人干嗎呢,人當蜜蜂,人也沒有翅膀,跑來傳花授粉,蜜蜂引回來了,很小的生命,三天授粉就行了,蜜蜂授粉以后,讓它產卵在蘆葦管里,把的幼蟲凍在冰箱里,這樣的技術特別簡單,就是一個物種的方法來解決的。害蟲的量我們觀察了動態,就越來越少。
表誘蟲燈防控果園夜行性趨光害蟲的主要種類
果園停用農藥,采取了壁蜂授粉、有機肥肥田、恢復土壤生物多樣性、波爾多液防病害、添加鈣肥、種植豆科牧草、沼液控蚜蟲等措施。目前,我的有機蘋果產量已經超過了老百姓的蘋果產量,一畝地達到9300斤,成本9毛錢/斤,賣10元/斤。一點農藥不施,口感很好。只有有機食品在合理的市場價格時,農民才愿意投入勞動,否則的話,要吃到好口感的蘋果是相當難的。優質安全食品的市場是起很大作用的,中央政府應該多支持,1萬多億元的農業補貼,不要繼續補貼到農藥、化肥,如果農藥、化肥便宜,農民沒有成本了,除草劑2.1元,人工除草200元,肯定不會人工除草的。
(四)科學解決秸稈禁燒難題
弘毅生態農場養殖肉牛300頭,消耗1000噸秸稈,約生產1500噸優質有機肥(鮮重)。周圍燒秸稈是政府非常頭疼的,總是堵也不行,農民把秸稈背到地頭上,原來就地燒了省事,背到地頭下雨就沖到河里了,把河堵了。應該是從源頭開始治理。將周圍約3個村的秸稈消化掉,有機肥還田,穩步增加產量,通過反芻動物的腸胃處理秸稈,并由此獲得大量動物蛋白、脂肪、皮革、優質有機肥和沼氣能源,農村的環境也改善了。
(五)釋放市民購買潛力
最關鍵的是,生態農業必須得到市民的支持。這么好的東西,還沒有認識貨的。還想到市場上買5毛錢的面粉?小麥1塊錢,面粉低于1塊錢怎么可能?屠宰的成本12塊錢,要低于11塊錢的豬肉,肯定是注水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配合政府。我們做了試驗,那么偏遠的地方,我們的產品已經賣到全國各地,除了拉薩沒有運過去。北京是銷量最大的,現在已經到300多會員了,越發達的地方消費量越大,這就是符合了鄧小平說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的人和窮人吃一樣的食物,人和動物吃一樣的食物。只要吃,就帶動這個產業的發展,我們的生態才有希望變好。如果大家愿意買便宜的,美國、澳大利亞比我們的便宜,美國破壞他們的環境,溫室氣體就變化了,這是不合理的。
(六)實現耕地由碳排放到碳吸收的逆轉
我們的生態農場實現了耕地由碳排放到碳吸收的逆轉。這個量還挺大的,比例相當于有機肥替代化肥以后農田變成了典型的碳庫,潛力達到了每年11.5噸CO2當量/公頃,這是剛剛發表的成果。設計4種不同的有機肥和無機肥配施比例:100%有機肥、100%化肥、75%有機肥+25%化肥以及50%有機肥+50%化肥。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2006年的方法,計算了溫室氣體排放量,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可顯著減少溫帶農田溫室氣體排放量,其固碳潛力達每年8.8噸/公頃,有機肥全部替代化肥后, 農田變為典型的碳庫,其潛力可達每年11.5 噸CO2當量/公頃(科學通報,2015,60: 598-606 )。
傳統的農業模式是依靠農藥、化學的投入,生態農業投入的是物種,包括人力的投入,都是健康的、安全的。碳從釋放變成吸收的模式,農業是農田的潛力,遠大于草原。到草原造林固碳,又是走了彎路。我們這幾年養的牛越來越多,剛開始時候是我的博士生,秸稈非常臟,農村的三大堆,糞堆、柴火堆、秸稈堆,現在農村的環境特別好,也放了垃圾箱了,害蟲已經用殺蟲燈控制了,量越來越小,已經平衡了。這樣的空間還可以養雞鵝,作為林下經濟,讓元素循環起來。
講三個人的故事。第一個是果園的主人蔣光遠,自己挖井喝污染的水,最后死了。他說忍忍就過去了,最后得了癌癥,不到60歲去世了。第二個是蔣光遠的兒子蔣高玉,農二代,70后。我讓他看到蜜蜂授粉的時候他非常的高興。現在農業非常糟糕,70后不愿意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考慮種地,下一步00后不能把脖子扎起來,所以農業必須吸引農二代,必須吸引大學生二代,這樣我們國家,整個人類才有希望。第三個是我的研究生烏云塔娜,學生態農業的,到這里就業,月薪達到2萬塊錢,學這個的人才能得到就業的機會。優質勞動力進入農業領域,農業才有希望。
五、對策建議
今天給大家介紹了很多農業的問題,尤其是農業面臨的危機、食品安全問題。用科學數據來說話,我們做了10年的生態農業,感覺到有了一些苗頭。
建議國家將來把對人類吃的食物,用生態的辦法,最好是綠色標準,有機標準更好了。有很多的生產者是按照城里的不合理的要求來滿足的。比如說,要面粉很白就加增白劑,要黃瓜很直就加黃瓜拉直素。優質勞動力要進入農業領域,沒有年輕人的農業是沒有希望的,人類都不可持續了。作為政策補貼,國家應該講生態環境保護、土地復墾、糧食增收、健康保障、糧食進口的資金向生態農業傾斜。農業改變了,帶動就業拉動是非常大的。這是上策。
對現在的農業修修補補,我們認為,很多都是化學農業的道路上,包括搞轉基因,不停止糧食進口、化肥農藥零增長,這也是高位運作的,遠超過了國際標準。農民留著自己吃的食物,不能變成有市場競爭力的商品。這是中策。
鼓勵種糧大戶連片集中土地,提高規模效益,搞美國式的家庭大農場,繼續減少優質農業勞動力,借助化學、生物技術的技術、利用大型機械,實現大規模生產,政府各種補貼向大農戶傾斜,好處是管理起來容易,缺陷是事物多樣性和糧食單產出現不可扭轉的下降,糧食進口壓力越來越大。這是下策。
我們希望,下一步我們更科學解決我們吃飯的問題。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就講這么多,謝謝大家。
張英洪:上午我去豐臺區槐房村調研,趕回來還是遲到了十幾分鐘,中午還沒有吃飯。蔣老師的課講得很好,聽了以后感覺充饑了,已經沒有饑餓的感覺了。去年郭主任就要求我們把蔣老師請過來給我們講課。我們農研中心主要是從事生產關系研究,從事生產力方面的專家聯系很少。我們去年就一直跟蔣老師聯系。現在非常榮幸終于把蔣老師請來了,大家聽完以后應該非常有收獲,感覺到蔣老師的講課有幾個方面是我印象特別深的。
第一,蔣老師是知行合一的學者。他既是中國科學院高層的研究人員,又能身體力行,在山東平邑縣蔣家莊創辦了弘毅生態農場。他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實現了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這是我們搞研究的人值得學習的。我們很想下次有機會到弘毅農場參觀學習。我自己以前有這樣一個想法,希望家里辦一個生態農場,但是我姐姐說外面蟲子太多,做生態農場的話蟲子無法消滅。剛才聽了蔣老師的介紹,我很有啟發。
第二,蔣老師對轉基因技術的解讀更有公信力。這些年,我跟著秋錦主任做“社社對接”課題試驗,明顯增強了有機意識,增強了生態農業的意識。以前我對這方面確實不重視。這些年,我覺得食品安全太重要了!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太重要了!我們保障每個人的身體安全太重要了!前些天,我發現單位食堂用轉基因大豆油的問題,我建議不要使用轉基因大豆油,賈愛民同志很重視,馬上改掉了,我們食堂現在不用轉基因大豆油了。市場上轉基因食品是很普遍的,商店有很多轉基因油,非轉基因的字標注的大一些,而轉基因的字標注卻很小,不注意就買了轉基因油。我們對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有很多的爭論。有很多專家、領導和部門說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也有一些媒體、專家說轉基因食品不安全。很多朋友問我信不信,安全還是不安全,我說大家可以用腦子思考,讓我選擇的話,我愿意相信蔣老師說的。蔣老師不用轉基因,我也不用轉基因,我相信蔣老師說的更有公信力、說服力。我發現,說轉基因安全的人大都是一些有關部門、有關主流學者,他們可能更多地說從有關糧食安全、從利益方面的考慮;說轉基因食品不安全的,更多的是自發的獨立學者、民間的志愿者,他們更多地出于良知、理性和安全的考慮。大家可以自我進行判斷。
我們今天的講座,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重要的啟示,進一步增強生態農業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就不多說了。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蔣老師做的精彩報告!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