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蔣高明:對盲目擴張的城鎮化亟待剎車

[ 作者:蔣高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03 錄入:王惠敏 ]

原題:理性看待城鎮化  盲目擴張的城鎮化

我國城鎮化加速只有短短30年的歷史,期間發生的巨大變化令世人稱奇。目前,有關部門統計的城鎮化率已達51%,而就在不到10年前,許多媒體報道中國社會經濟狀況時,常用的數字還是80%的人口分布在農村,后來稍微準確一點用的數據是70%。城鎮化人口由改革開放初的20%,迅速增加到51%,這個速度超過了歷史上許多城鎮化國家。

一些地方的城鎮化幾乎是一夜之間完成的。以城市為例,上世紀80年代中旬,我所在的山東省臨沂地區,其行政編制還是地區。當時全臨沂地區沒有一個城市,連臨沂也不叫城市,縣城更不能稱城市。而到80年代末,山東大部分行政公署改為地級市,部分縣則改成縣級市,實行市管縣。其中,臨沂地區的日照縣獨立出去,成了地級市,與臨沂市平起平坐了。從那之后,我們明顯感覺到中國城鎮化提速了。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上世紀人民公社社員所理解的城里人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全國剛解放的時候,農民對城市也是這樣向往的。當年實行農村包圍城市的時候,那些來自農村的部隊干部,一到大城市就換了農村的原配夫人,就是經不起城市美女的誘惑。樓房、暖氣、抽水馬桶、交通道路、公園等等,城市里有農村人永久的夢。小時候,村里誰能夠到一趟濟南那樣的城市,回村后總有使不完的吹牛資本?;▓@是農民對城市公園、動物園的稱呼。在農村人眼里,城市人就是生活在花園里面。 

中國城市道路,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1萬公里發展到現在的25萬公里,增長了22.7倍。越來越多的自行車變成了私家車,公交、地鐵城鐵、出租車,極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縮小了生活半徑。從沿海內陸,學校、醫院文化場館、高檔住宅小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城市不斷擴大。先是那些靠近城市的郊區農民變成了市民,后是進城拓荒的農村大學生或復原軍人變成了市民。中國城市園林綠地總面積從1959年底的12.8萬公頃增至2008年底的174.7萬公頃,農民心目中的花園更大了。他們躍躍欲試,都想盡快成為其中的一員了。 

所謂城鎮化就是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反映城鎮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是城鎮化率,即一個地區常住于城鎮的人口占該地區總人口的比例。城鎮化是人口向城鎮集聚的過程,是各工業化國家必然經歷的歷史階段。當前,世界城鎮化水平已超過50%。這就是說,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鎮)里,另外一半除了生產自己消耗的食物外,還要為另外一半生產保命的食物。在農業社會,人的主要精力用于生產足夠多的糧食,即生存是第一位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生產食物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莊稼需要的水分、養分甚至病蟲草害,都可以通過科技來解決,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從事農業,多余的人口開始涌向城市。就連沒有城市的地方開展建造城市,如深圳就是在一個小村莊的基礎上建造起來的。

自深圳從一個小漁村開始蛻變成為大都市后,中國的城鎮化已經進行了30多年,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依然有專家嫌速度慢,他們認為中國的城鎮化比美國落后了整整10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僅達到美國20世紀20年代的水平。這還是按照國家統計局52%的標準進行比較的。真這不知道落后100年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2002至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1.35個百分點的速度擴張,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2011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1.3%,比2002年上升12.2%;城鎮人口為6.9億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億人;而鄉村人口6.56億人,減少1.26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就將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裝進了大小不一的城市(鎮)里,中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我國現有城市657個,建制鎮19410個,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構成的城鎮體系初步形成。伴隨著人群向城市集中,城市規模也迅速擴大,城市群、都市圈在中國版圖上不斷出現。

為了規范城鎮化建設,國家進行了具體的指導。據中國經濟網2011年1月7日綜合消息,作為我國城鎮化發展總體綱要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城鎮化將在未來十年拉動40萬億投資”[1]。業界普遍認為,房地產與城鎮化密不可分,城鎮化或將引領中國地產的新格局。這個《規劃》由發改委牽頭,包括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等十多個部委共同參與,涉及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

與健康的城鎮化不和諧的聲音是,我們發展了多年的城鎮化,竟然是以房地產建設為龍頭的,是攤大餅式的城鎮化。怪不得政府、開放商、連侵占土地的村莊的干部對城鎮化那么熱心,這中間有一條巨大的隱形利益鏈。無序城鎮化造成的后果是,城區面積過大,暢通的交通、純凈的空氣和水資源、優質的教育醫療條件和充足的就業機會,很難隨著城鎮化同步增長。相反,各式各樣的城市病開始發酵,乃至有人選擇離開大城市,逆城鎮化悄然出現。不僅那些生活在城中村的打工者,就連已打算在城市里買房安家立業的所謂中產階級,也感受到來自城市的壓力——沒有戶口,孩子上學等各方面受限;供養房子,不敢輕易換工作或者旅行;怕生病,掛號很難,擔心丟了工作。

環繞著北京市的河北省,將房地產作為重中之重發展,由此帶動了燕郊、香河、固安等幾個圍繞北京的著名城鎮發展。然而,這些城鎮是為北京的打工者提供房屋銷售和出租服務的,并沒有形成依靠北京大都市的支柱產業,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睡城”。一到燕郊,到處都是爭著售房中介派出的“房托”。白天整個社區悄無一人,晚上又涌回大量的進京務工者,這些城鎮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提供睡覺的場所。那些來自農村打工者為“睡城”貢獻了大量的財富,但很難融進他們夢寐以求的北京,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 

2012年,北京市新增人口50.7萬,增加的人口意味著更多的住房、車輛、餐館、學校與醫院。總人口超過北京的上海,2012年前9個月即增加常住人口23萬。然而,隨著人口的增加,巨大的城市病開始暴露,交通、污染、治安令人頭痛,高房價已成為大城市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北京霧霾的出現,徹底暴露了當年“攤大餅”式的城鎮化在環境容量上是不可持續的;超采地下水,造成北京形成了大約2000平方公里的下沉帶。2012年7月21日,北京一場大水就淹死77人,暴露了城市基礎設施的脆弱特點。 

2013年1月北京的晴天只有5天,其余的天氣以霧霾為主,即使到了4月下旬,霧霾依然不斷[2]。而在往年,這個季節是大風和沙塵暴肆虐的時候。北京被高樓大廈包圍,過去空氣流動暢通,而今則除非有大風才能夠流動;北京的道路上塞滿了汽車,汽車尾氣排放出來的污染物,直接進入了濕潤的空氣中,形成了嚴重的霧霾。60年之后,當年倫敦煙霧事件在北京重演了,倫敦那場煙霧一周內奪取了1200人的生命。治理北京霧霾,技術上已經無能為力,完全看老天爺的臉色行事,只有刮風、下雨或下雪才能將污染暫時轉移出城市。

韓國在其快速城市化的1975年至2005年期間,農業人口減少了76%。但是,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大量失地農民,只好向城市遷移。進人城市后,由于沒有良好就業和公共服務環境,只好集中居住在破陋的棚戶區。印度城市貧民窟的形成,也是從非法占用公共或者私人土地開始的。比如,孟買世貿大廈旁邊一片貧民窟,是當初參與大廈建設的工人居住的地方。政府控制房租導致出租房缺乏,也在客觀上造成貧民窟蔓延。孟買已經15年沒有建設新的出租房,當800多萬人擠在條件惡劣的貧民窟里時,孟買卻有40萬套住房空置。巴西的大城市里也充滿了大量的平民窟。當越來越大的缺乏教育和勞動技能、只有微薄資產甚至赤貧的農村人口流入城市的時候,政府如果不能為之提供基礎性的教育、職業培訓和醫療保障,不能提供安全飲用水、食物、衛生設施,貧民窟的迅速擴大就是不可避免的。

其實,城鎮化的關鍵是什么?對于留在農村的農民來說,是誰來種田的問題。在13.4億人的中國,在耕地資源并不豐富的中國,在農田基本設施基本荒廢的中國,靠少數人養活多數人是否可行?對于轉移到城市的農民來說,是從事什么產業來養家糊口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是中國城鎮化的核心,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城鎮化最終不是流于形式,就是導致大范圍農民陷入在更深的貧困狀況中,或造成城市中大量貧民窟出現,社會也將形成更加不平衡的貧富懸殊現象。但愿中國能夠接受印度、巴西的教訓,執政黨要對盲目擴張的城鎮化保持清醒的頭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科學網(作者的博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另类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观频蜜 |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_日本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