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在首屆鄉村振興發展論壇上,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從必要性、緊迫性、可行性三方面對于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解讀,并對平頂山在鄉村振興方面的探索表示肯定。
宋洪遠稱,從必要性來看,鄉村振興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必要。
第一個一百年,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一句話叫“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也可以看出農村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一環。
第二個一百年,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現代化方面,農村向來是短板。
此外,鄉村振興明顯具有緊迫性,是由問題導向而提出,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下來看主要表現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三農領域發展不充分。
宋洪遠列舉了一系列具體差異情況,比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比較大。
另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存在差距,城市和農村居民飲水在質量和水平上都有很大差別,電力供給方面在穩定性上和滿足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別;在道路交通上,農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情況還明顯存在;在燃料方面,很多農村還在燒秸稈燒柴草,西部甚至還有地區以牛糞為燃料,由此可以看出,城市與鄉村之間“水電路氣房”基礎設施都可以看出差別。
教學條件師資水平教學質量、衛生醫療服務、文化產品文化服務、科技產品和科技服務、社會保障等“科教文衛保”五方面都有明顯差別存在。
除了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區域發展也明顯不平衡。在沿海發達地區出現了大村強村富村,一年居民經濟總收入可以達到千億元水平,去年最高的達到1320多億,排名第二的也達到1100多億,相比之下,2017年,有的省份GDP總量為1310.6億元,而在西部地區,還有窮村甚至負債村存在。
綜合來看,農村三方面需要改善,農村產業亟待優化;資源利用率有待提高;科技貢獻率有待提高,去年中國科技貢獻率57%,發達國家為75%,還有一定差距。
就可行性而言,當前在農村和城市互動之下,鄉村振興有了動力和條件,農民期待小康,有需求有內生動力,城市追求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為鄉村提供了投資動力。
宋洪遠提出,目前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已經為鄉村振興做出了工作方案,對今后33年3個節點已經有了明確設定: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方向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2050年,實現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全面實現。
此外,宋洪遠表示,近三年將要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主要進行垃圾治理、污染治理、廁所革命,宋洪遠說:“我個人認為,這三個事在農村完全可以成長為三個產業。”
最后,宋洪遠就鄉村振興如何落地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加強學習貫徹;第二,各地方要積極對接戰略,爭取支持;第三,科學規劃,加強引導,宋洪遠表示,我國共有3.3萬個鄉鎮,56萬個村民委員會,如此大的體量,不可能齊步走,要做好統籌布局;最后,搞好試點,示范引領,在此,宋洪遠重點提到了上次平頂山的考察經歷,他認為平頂山在路徑、在模式上都做出了有效探索。
中國鄉村發現網:大河網 《極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